《壬午昌化道间》
时间: 2024-09-19 22:14: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壬午昌化道间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暑雨祁寒路两经,
二童一马影冷竮。
檐花夜滴溪添绿,
云叶暮横山减青。
箬笠芒鞋今古道,
竹篱茅店短长亭。
未妨老子登临兴,
解却征鞍且暂停。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雨与寒冷的道路上行走,
两个小孩与一匹马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孤寂。
檐下的花在夜间滴水,溪水因此变得更加翠绿,
黄昏时的云叶横在山上,山色因此减淡。
箬笠和草鞋陪伴我走在古老的道路上,
竹篱和茅屋之间是短短的长亭。
这时并不妨碍我登高远望的兴致,
卸下马鞍,暂时停下脚步。
注释:
- 暑雨:炎热的夏天的雨水。
- 祁寒:严寒的气候。
- 影冷竮:影子在寒冷中显得孤寂。
- 檐花夜滴:屋檐下的花在夜间滴水。
- 云叶暮横:傍晚时分,云和树叶的景象。
- 箬笠:用竹叶编成的斗笠。
- 芒鞋:用草或麻制作的鞋子。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象征着哲学的思考与高远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见称,常描绘山水田园之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壬午昌化道间》写于作者行旅之际,反映了他在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壬午昌化道间》是一首描绘旅途情景的诗作,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意境。诗人在炎热的夏雨和寒冷的道路上行走,路途的艰辛与自然的美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开篇的“暑雨祁寒路两经”便以天气的变化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氛围,接着用“二童一马影冷竮”描述了两个孩子和一匹马的身影,突显出旅途的孤寂。
后面几句通过檐花夜滴和云叶暮横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山色的变幻。诗人用“箬笠芒鞋今古道”来表现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暗示着一种对古老生活方式的向往与尊重。最后两句“未妨老子登临兴,解却征鞍且暂停”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所思所感,尽管行走不易,但他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欣赏。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这样的情感基调使得诗作不仅富有画面感,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智慧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暑雨祁寒路两经:描绘了夏雨与寒风交替的天气,给旅途带来的不易。
- 二童一马影冷竮:两个小孩与马的身影,映衬出孤独的旅途。
- 檐花夜滴溪添绿:夜间檐下滴水,溪水因此更加翠绿,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景象。
- 云叶暮横山减青:傍晚的云和树叶,给山色增添了一层淡淡的朦胧感。
- 箬笠芒鞋今古道:强调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古老的出行方式。
- 竹篱茅店短长亭:简单的居所与亭子,营造出一种田园诗意。
- 未妨老子登临兴:即使旅途艰辛,仍不妨碍诗人的兴致。
- 解却征鞍且暂停:卸下马鞍,暂时停歇,寓意放松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影冷竮”形容孤独的感觉。
- 对仗:如“箬笠芒鞋今古道”,上下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檐花夜滴”,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艰难旅途中的坚持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暑雨:象征着生命中的艰难与挑战。
- 檐花: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绽放。
- 箬笠、芒鞋: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回归简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二童一马影冷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答案: B
-
“檐花夜滴溪添绿”中的“滴”字用来形容什么?
- A. 水的运动
- B. 夜晚的寂静
- C. 花的开放
-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老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老子
- C. 庄子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但王维更强调安静与和谐的气氛,而李曾伯则有更多的旅途美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理解《壬午昌化道间》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