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后春寒冽,山前夕照斜。
身犹寻垒燕,声杂宿林鸦。
过岭尚千里,隔村能几家。
毋嫌茅店恶,窗下有梅花。
白话文翻译
雨后春天的寒气依然刺骨,山前的夕阳斜照着大地。
我仍然在寻觅那归来的燕子,耳边传来林间乌鸦的杂声。
翻过山岭还有千里路,隔着村庄只有几户人家。
不要嫌弃这茅草屋的简陋,窗下正开着梅花。
注释
- 冽:寒冷的意思。
- 夕照:夕阳的光辉。
- 垒燕:此处指燕子筑巢。
- 杂:杂乱的意思。
- 宿林鸦:指在树林中栖息的乌鸦。
- 隔村:指距离村庄。
- 毋嫌:不要嫌弃。
- 茅店:用茅草搭建的简陋小店。
- 梅花:指梅树开出的花,象征高洁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以写景抒怀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过衡阳晚宿》创作于李曾伯旅途之际,描绘了他在衡阳的晚间所见所感。诗人在旅途中面对景色的变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简陋住宿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过衡阳晚宿》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思所感。开篇以“雨后春寒冽”入诗,描绘了春天雨后微寒的氛围,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冷峻的感觉,仿佛带着旅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接着“山前夕照斜”描绘了夕阳的美丽,山的轮廓在斜阳的映照下愈加迷人,诗人此时的心情愈加惬意。
“身犹寻垒燕,声杂宿林鸦”两句,诗人用“寻垒燕”表达了对春天归来的渴望,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着希望与生机。而“声杂宿林鸦”则通过乌鸦的叫声,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接下来的“过岭尚千里,隔村能几家”则带出旅途的孤独感,千里迢迢的路途和稀疏的人烟,表现了诗人对人世的思索与感慨。
最后以“毋嫌茅店恶,窗下有梅花”收尾,诗人以自谦的态度面对简陋的住宿条件,反而以窗下的梅花作为点缀,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高洁的追求,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后春寒冽:描绘了春天雨后的寒冷气候,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又刺骨的感觉。
- 山前夕照斜:夕阳斜照,山前的景色显得格外迷人,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身犹寻垒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归来的渴望,燕子是春天的象征。
- 声杂宿林鸦:乌鸦的叫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过岭尚千里:表明诗人在旅途中,路途遥远而漫长。
- 隔村能几家:描述了周围人烟稀少,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感。
- 毋嫌茅店恶:诗人以谦卑的态度面对简陋的住宿。
- 窗下有梅花:梅花的意象象征高洁,给简陋的环境增添了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燕子比作春天的象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隔村能几家”与“过岭尚千里”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乌鸦的叫声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淡泊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春寒: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性。
- 夕照: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 燕子: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乌鸦:象征着孤独与神秘。
-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后春寒冽”表达了什么样的气候? A. 温暖
B. 寒冷
C. 炎热 -
“身犹寻垒燕”中的“垒燕”指的是什么? A. 燕子筑巢
B. 燕子飞来
C. 燕子离去 -
诗人对茅店的态度是? A. 嫌弃
B. 无所谓
C. 感激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李曾伯的《过衡阳晚宿》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而王安石则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各有特色,前者更具画面感,后者则更具思辨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曾伯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