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今昔二首》

时间: 2025-01-04 12:42:04

飘风骤雨谩惊春,扫荡何烦臂屈伸。

天识不衷宜不恕,神歆非类即非仁。

休雠地下枯鱼骨,且斗尊前健犊身。

静看可怜还可笑,香山宁是幸灾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感今昔二首
范成大

飘风骤雨谩惊春,
扫荡何烦臂屈伸。
天识不衷宜不恕,
神歆非类即非仁。
休雠地下枯鱼骨,
且斗尊前健犊身。
静看可怜还可笑,
香山宁是幸灾人?

白话文翻译

飘风骤雨似乎在惊吓春天,
扫荡一切何必劳心费力?
天理若不公道,便不值得宽恕,
神灵若没有仁德,亦不值得崇拜。
不必为地下的枯鱼骨而忧愁,
不如在酒杯前尽情欢笑。
静静地看着这可怜又可笑的场景,
香山的景象难道真是幸灾乐祸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飘风骤雨:狂风暴雨,形容天气恶劣。
  • :随便、胡乱。
  • :仇怨、敌对。
  • 健犊身:形容年轻壮健的身体。
  • 香山: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山名,象征美好的景象。

典故解析: “香山”可能与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山》有关,代表一种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回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石湖,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尤以小品诗著称。他生活在南宋时期,经历了战乱与动荡,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变迁,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开头的“飘风骤雨”带出一种急促与不安的气氛,紧接着“扫荡”二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世间变化的无奈与无所适从。接下来的“天识不衷宜不恕,神歆非类即非仁”则是对道德与信仰的质疑,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一种更为坦然的态度,提到“且斗尊前健犊身”,似乎在呼吁人们在逆境中仍要欢笑和享受生活。最后的“香山宁是幸灾人?”则是一种讽刺,既对自然的变化感到可惜,也对人性的冷漠表示不满。

整首诗在风雨的意象中交织着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表现出一种从容和对生活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范成大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飘风骤雨谩惊春:狂风暴雨似乎在无情地打扰春天的美好,暗示着社会动荡的无奈。
  2. 扫荡何烦臂屈伸:面对这样的局面,何必去费心去抗争?
  3. 天识不衷宜不恕:天理若不公道,便不值得宽恕。
  4. 神歆非类即非仁:对于失去仁德的神明,亦无须崇拜。
  5. 休雠地下枯鱼骨:不必为那些无用的事物而忧愁。
  6. 且斗尊前健犊身:不如在酒杯前尽情欢笑,享受年轻的生命。
  7. 静看可怜还可笑: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感到既可怜又可笑。
  8. 香山宁是幸灾人?:香山的景色难道真是幸灾乐祸的人在作祟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雨比喻为对春天的惊扰,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的排比和对比,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增加了诗的深度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人性及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困境的无奈,也有对生命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飘风骤雨:象征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 香山:象征美好而又充满讽刺的自然意象。
  • 鱼骨:象征着逝去的生命与无用的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飘风骤雨”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社会的动荡
    C. 人生的快乐

  2. “且斗尊前健犊身”中的“健犊”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动物

  3. 诗人对“香山”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赞美
    B. 讽刺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范成大的此诗更具社会批判性,而王维则偏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不同,反映出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3.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