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少年行》
时间: 2025-01-04 07:50: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京少年儿,生长豪贵族。
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绿。
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
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
朝从咸阳游,莫向长陵宿。
朱门人候归,夜夜然红烛。
白话文翻译
西京的年轻子弟,出身于豪门贵族。
脸上光彩照人,春天的气息留在双鬓。
常常骑着大宛马,身佩于阗玉饰。
明珠之下有美丽的歌姬,黄金作为酬劳来欢唱美曲。
早晨我从咸阳出游,夜晚不愿在长陵宿歇。
朱门内的人在等候归来,夜夜点燃红烛。
注释
- 西京:指的是长安,古代的西京,许多贵族聚集之地。
- 豪贵族:指的是富裕的贵族家庭。
- 大宛马:大宛马是古代著名的良马,象征着财富和权势。
- 于阗玉:于阗是古代的一个地方,以出产美玉著称。
- 明珠博美姬:指明珠之下的美女,象征奢华和享乐。
- 黄金酬丽曲:用黄金来报酬美丽的歌曲,表现对享乐生活的追求。
- 咸阳:秦朝的都城,象征繁华。
- 长陵:指的是长陵的皇帝陵墓,通常是比较冷清的地方。
- 朱门:朱红色的门,象征富贵之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关注人情世故,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
创作背景
《西京少年行》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阶层享乐与奢靡之风盛行的时期。诗中描绘的西京少年,正是这一时期的贵族青年,生活富裕,追求享受与繁华。
诗歌鉴赏
《西京少年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京年轻贵族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奢华与享乐的气息。诗中的“豪贵族”不仅是对其身份的描述,更是对其生活方式的反映。诗人通过“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绿”这一句,传达出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仿佛他们的青春在阳光下闪耀,充满了生机。
“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的描写,进一步突显了他们的财富与地位。这些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奢华,更传达出一种社会的等级分明,富裕的生活方式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描绘的“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则反映了当时对美与享乐的追求。金钱与美丽的结合,折射出一种物质至上的生活观念,诗人在这里似乎在暗示这种生活方式的空虚与无奈。
最后一部分“朝从咸阳游,莫向长陵宿”则流露出一种对繁华与享乐的向往,同时又有一种不愿面对冷清与孤独的心理。长陵的冷寂与朱门的热闹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京少年儿,生长豪贵族。
- 这句话直接引入了主题,描绘了西京的年轻贵族,表明他们的身份。
-
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绿。
- 形象地描写了年轻人的容貌,脸上红润,头发如春天般生机勃勃。
-
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
- 通过骑马和佩戴玉饰,表现出他们的富裕与地位。
-
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
- 描述了他们的享乐生活,金钱与美丽的结合,体现了奢华的社交场景。
-
朝从咸阳游,莫向长陵宿。
- 表达了对繁华生活的向往,同时避开长陵的冷清,暗示了一种对生活的矛盾感受。
-
朱门人候归,夜夜然红烛。
- 朱门的热闹与归家的等待,反映了奢华生活背后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光浮”比喻年轻人的容貌。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如“明珠”“黄金”象征财富与享乐,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京年轻贵族的生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享乐风气与奢靡生活,表现出一种对繁华与孤独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对豪华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空虚的隐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京:象征繁华与权势的中心。
- 大宛马:象征财富与地位。
- 于阗玉:象征奢华与美丽。
- 明珠:象征珍贵与独特。
- 黄金:象征财富与物质追求。
- 长陵:象征冷清与孤独。
- 朱门:象征富贵之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京少年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周端臣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常骑大宛马”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年轻人的勇敢
- B. 生活的奢华
- C. 对马的喜爱
- D. 对旅行的向往
-
诗中“朱门人候归,夜夜然红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
- C. 兴奋
- D.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月下独酌》——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西京少年行》与《登高》在主题上均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前者侧重于享乐与奢华,后者则关注于人生的苦涩与孤独。两首诗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值得深入研究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