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刘仲悦山斋》
时间: 2025-01-19 13:4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刘仲悦山斋
作者:周端臣(宋代)
欹枕萧斋酒易醒,
夜来愁杀庾兰成。
一窗明月人无寐,
满地落花春薄情。
隔屋有山云气冷,
傍檐多竹马声清。
如君得此闲居趣,
未羡人间利禄荣。
白话文翻译
在这间幽静的斋房里,酒喝得容易醉醒,
昨夜愁绪让我无比烦恼。
明亮的月光照在窗前,我辗转难眠,
满地的落花映衬着春天的薄情。
隔壁的山上,冷冷的云气弥漫,
屋檐旁传来清脆的竹马声。
如果你也享受这种闲适的居住乐趣,
就不会再羡慕世俗的财富和荣华。
注释
- 欹枕:侧卧的意思,形容人在床上翻来覆去。
- 萧斋:指幽静简朴的书斋。
- 庾兰:庾信,字子山,是南朝梁的文学家,兰花则常用来象征美好事物。
- 薄情:形容情感淡薄,不深厚。
- 隔屋有山:形容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
- 竹马声清:竹马是一种儿童玩具,竹马声清脆悦耳,表现出生活的宁静。
典故解析
- 庾信: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因其才情与忧愁而被后人所知。
- 落花: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易逝,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因一生追求隐逸生活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周端臣与友人刘仲悦在山中居住时,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幽静的山居图景,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疏离。开头两句中,诗人以“欹枕”与“酒易醒”引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在寂静夜晚中的烦恼与忧愁。接着,通过“明月”与“落花”,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结合,表达了对春天短暂和无情的感慨。
“隔屋有山云气冷,傍檐多竹马声清”两句则描绘出山居的宁静与安详,形成了对比,进一步突出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渴望。最后两句则转向对闲居生活的赞美,诗人认为这种淡泊的生活比追逐世俗的利禄荣华更为珍贵,表达了他的价值观与人生哲学。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彰显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欹枕萧斋酒易醒:侧卧在幽静的斋房中,酒喝得容易醒来,表达了诗人对酒的依赖。
- 夜来愁杀庾兰成:夜晚的愁苦让人心碎,提到庾兰是为了表现愁绪的深重。
- 一窗明月人无寐:明亮的月光照进窗户,诗人因愁苦而无法入睡。
- 满地落花春薄情:春天的落花满地,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无情。
- 隔屋有山云气冷:隔壁的山上,冷冷的云气弥漫,描绘环境的静谧与清冷。
- 傍檐多竹马声清:屋檐旁传来的竹马声清脆,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如君得此闲居趣:如果你能享受这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 未羡人间利禄荣:就不会再羡慕世俗的财富和荣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隔屋有山云气冷,傍檐多竹马声清”形成了对称的结构。
- 意象:月光、落花、竹马等意象丰富,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强调了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萧斋:象征着幽静与隐逸。
- 明月:代表清澈与孤独,映照着诗人内心的愁苦。
- 落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 竹马声:象征孩童的天真与生活的乐趣,增添了生活的轻松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周端臣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一窗明月人无寐”中的“无寐”是什么意思?
- A. 睡着
- B. 不能入睡
- C. 梦到
- D. 早起
-
诗中提到的“竹马声”代表什么?
- A. 孩童的玩耍声
- B. 竹林的风声
- C. 大人的谈话声
- D. 雨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宿刘仲悦山斋》与《春夜喜雨》(杜甫):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强调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注重春雨的滋润与生命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