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增胜楼中共倚栏,平原渺渺接青山。
夕阳明处人烟少,胡马曾来闯五关。
白话文翻译:
在增胜楼中,大家一起倚着栏杆,远处的平原与青山相接,显得渺小而无边。夕阳照射的地方,居住的人烟稀少,曾经有胡马闯过五关。
注释:
- 增胜楼:楼名,意指“增添胜景”的地方。
- 倚栏: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悠闲的姿态。
- 平原渺渺:形容广阔的平原看上去朦胧而遥远。
- 接青山:平原与青山相连,形成一幅自然的画面。
- 夕阳明处:夕阳的光辉照耀着的地方。
- 人烟少:人烟稀少,形容此处荒凉。
- 胡马:指的是来自北方的胡人骑兵,历史上常与中原发生冲突。
- 闯五关:历史典故,指的是胡人曾经入侵中原,经过五个关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夷,号复古,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以山水为题材。戴复古大约生活在公元11世纪,生于福建,后移居到南宋的蕲州,创作了大量与山水、田园相关的诗作。
创作背景:
《同蕲州上官节推登光州增胜楼》是戴复古在一次与友人共游增胜楼时所作,这首诗描绘了登楼所见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增胜楼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首句“增胜楼中共倚栏”即引出诗人和友人共同欣赏美景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接着“平原渺渺接青山”,用“渺渺”一词将广袤的平原和青山的连绵起伏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诗人心中的开阔感。
夕阳映照下,诗人注意到人烟稀少的景象,似乎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沧桑,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胡马曾来闯五关”则引入历史事件,表明诗人对于曾经的战乱的追忆,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让人感受到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增胜楼中共倚栏:描写诗人和友人一起在增胜楼上欣赏景色,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平原渺渺接青山:描绘远方的平原与青山相连,表现出大自然的辽阔,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 夕阳明处人烟少:夕阳照射的地方,居住的人少,暗示着清静与宁静。
- 胡马曾来闯五关:提到历史上的胡人入侵,唤起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平原渺渺”比作无边的辽阔,增强了景象的张力。
- 对仗:首尾两句形成对仗,声韵和谐。
- 意象:夕阳、平原、青山、胡马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画面和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增胜楼: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平原与青山:代表着自然的和谐美。
- 胡马:象征着历史的冲突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增胜楼”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乱
B. 美好生活
C. 诗人的孤独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胡马曾来闯五关”指的是___的历史事件。
-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 胡人入侵中原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望岳》:强调壮丽的山川,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