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坐自徜徉,吟声绕屋梁。
晓烟滋柳色,晨露发荷香。
以我一心静,参他六月凉。
渊明知此意,高卧到羲皇。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里自由自在地行走和坐着,吟唱的声音环绕在房梁之上。清晨的烟雾滋润了柳树的颜色,晨露散发出荷花的香气。我的内心宁静,体会到六月的凉爽。陶渊明明白这种情趣,悠然自得地躺卧到天帝羲皇的时代。
注释:
- 徜徉:原意是指自由自在地走动,这里形容诗人的闲适状态。
- 吟声:吟唱的声音,这里指诗人吟诵时的声音。
- 晓烟:清晨的雾气。
- 滋:滋润、滋生。
- 柳色:柳树的颜色,形容春天生机盎然。
- 晨露:清晨的露水。
- 发:散发出,释放。
- 荷香:荷花的香气。
- 以我一心静:我心中十分安宁。
- 参:体会、领悟。
- 六月凉:指夏季的凉爽。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向往隐逸生活。
- 羲皇:中国神话中的天帝,象征着理想化的世外桃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子复,号复古,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景色,风格清新,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避暑时节,诗人身处豫章东湖之畔,借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文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清新的气息,呈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开头“行坐自徜徉”,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在自然中徜徉,不受世俗羁绊,尽享大自然的美好。接着“吟声绕屋梁”,通过声音的描绘,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吟唱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晓烟滋柳色,晨露发荷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清晨的烟雾和露水分别滋润了柳树和荷花,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敏感与欣赏。
在“以我一心静,参他六月凉”中,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凉爽的体悟,这种宁静是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相互呼应的。而最后“渊明知此意,高卧到羲皇”则将诗人心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陶渊明的理想化世界相联系,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寻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在自然景色中渗透着哲理与人文关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坐自徜徉: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自然中自由移动的状态。
- 吟声绕屋梁:吟唱的声音在空间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晓烟滋柳色: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雾气给柳树带来的生机。
- 晨露发荷香:晨露的存在使得荷花的香气更为浓郁。
- 以我一心静:诗人强调内心的宁静,达到一种心灵的平和。
- 参他六月凉:通过体会自然的清凉,感受生活的恬淡与舒适。
- 渊明知此意:提到陶渊明,表明对他的理解与共鸣。
- 高卧到羲皇:表达对理想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晨露发荷香”,用晨露来比喻清新的气息。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和状态,如“吟声绕屋梁”。
- 对仗:如“行坐自徜徉,吟声绕屋梁”,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陶渊明理想生活的认同。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荷:象征纯洁、高雅和宁静。
- 晨露:象征清新与希望。
- 晓烟:象征梦幻与朦胧。
这些意象在诗中形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行坐自徜徉”中的“徜徉”意思是: A. 行走
B. 自由自在地走
C. 阻碍
D. 走得很快 -
诗中“晓烟滋柳色”描绘的是: A. 晚上的景色
B. 清晨的雾气
C. 夕阳西下
D. 雪花纷飞 -
“渊明知此意”中的“渊明”指的是: A. 一位武将
B. 一位商人
C. 陶渊明
D. 一位皇帝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诗词对比:
与戴复古的《豫章东湖避暑》相比,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思考,而戴复古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生活的宁静惬意。两者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尚与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陶渊明及其诗歌研究》
- 《宋代诗人戴复古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