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公庆上郭帅》
时间: 2025-01-04 08:1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公庆上郭帅 王灼 〔宋代〕
昔年先庙谒汾阳,提笔从公写短墙。 再别巴江油戟下,七逢天竺桂枝香。 宦途自许安仁拙,浮俗谁怜处士狂。 客舍无烟饥欲死,尚惭知已问行藏。
白话文翻译:
从前在汾阳的先庙参拜时,我跟随您在短墙上题字。 再次告别巴江,在油戟下,七次遇到天竺的桂枝飘香。 在官场上,我自认为安于仁德的笨拙,谁会怜悯世俗中的处士的狂放呢? 在客舍中没有烟火,饥饿得快要死去,还感到惭愧,知己询问我的行踪。
注释:
- 先庙:指古代的宗庙。
- 汾阳:地名,今山西省汾阳市。
- 巴江:地名,今四川省巴中市。
- 油戟: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之一。
- 天竺:地名,今印度。
- 桂枝香:指桂花的香气,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 宦途:官场生涯。
- 安仁拙:安于仁德的笨拙,指不善于官场权谋。
- 浮俗:世俗。
- 处士:未出仕的士人。
- 客舍:旅馆。
- 无烟:没有炊烟,指生活困顿。
- 行藏:行踪,去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修养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灼为祝贺郭帅而作,诗中回忆了与郭帅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看法,以及对知己的感激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郭帅的交往,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复杂情感。诗中“昔年先庙谒汾阳”和“再别巴江油戟下”等句,描绘了作者与郭帅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经历。而“宦途自许安仁拙,浮俗谁怜处士狂”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不适应和对世俗的批判。最后两句“客舍无烟饥欲死,尚惭知已问行藏”则流露出作者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对知己的感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年先庙谒汾阳,提笔从公写短墙。”
- 回忆过去在汾阳的先庙参拜时,跟随郭帅在短墙上题字的情景。
-
“再别巴江油戟下,七逢天竺桂枝香。”
- 描述再次告别巴江,在油戟下,七次遇到天竺的桂枝飘香的情景。
-
“宦途自许安仁拙,浮俗谁怜处士狂。”
- 表达在官场上自认为安于仁德的笨拙,对世俗中的处士的狂放表示同情。
-
“客舍无烟饥欲死,尚惭知已问行藏。”
- 描绘在客舍中生活困顿,饥饿得快要死去,还感到惭愧,知己询问我的行踪。
修辞手法:
- 比喻:“七逢天竺桂枝香”中,桂枝香比喻高洁的品格。
- 对仗:“昔年先庙谒汾阳”与“再别巴江油戟下”形成时间与地点的对仗。
- 拟人:“浮俗谁怜处士狂”中,浮俗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表示对世俗的批判。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官场生涯的复杂情感和对知己的感激。通过回忆与郭帅的交往,作者展现了对官场的不适应和对世俗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知己的深厚感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先庙:象征着古代的宗庙,代表着传统和尊敬。
- 汾阳:地名,代表着作者与郭帅的交往地点。
- 巴江:地名,代表着告别和离别。
- 油戟:象征着官场的仪仗,代表着官场的威严。
- 天竺:地名,代表着异国和高洁。
- 桂枝香: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美好的回忆。
- 宦途:象征着官场生涯和人生的选择。
- 安仁拙:象征着对仁德的追求和对官场的不适应。
- 浮俗:象征着世俗和现实。
- 处士:象征着未出仕的士人和对自由的追求。
- 客舍:象征着旅居和困顿。
- 无烟:象征着生活困顿和困境。
- 行藏:象征着行踪和去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昔年先庙谒汾阳”中的“汾阳”是指哪个地方?
- A. 山西省汾阳市
- B. 四川省巴中市
- C. 印度
- D. 河南省
-
诗中“七逢天竺桂枝香”中的“天竺”是指哪个国家?
- A. 中国
- B. 印度
- C. 日本
- D. 韩国
-
诗中“宦途自许安仁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 A. 适应
- B. 不适应
- C. 无所谓
- D. 热爱
-
诗中“客舍无烟饥欲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 A. 满足
- B. 幸福
- C. 困顿
- D. 快乐
答案:
- A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王灼的《代公庆上郭帅》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感,但王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的不适应和对世俗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王灼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