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荣安中二绝 王灼 〔宋代〕 醉来不入少年场,只欲问途何有乡。耽酒玉川贫彻骨,倾空将鼻观到糟床。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醉酒后不愿进入年轻人的聚会场所,只想询问人生的道路哪里有归宿。沉迷于饮酒,如同玉川子般贫穷至极,倾尽所有,连鼻子的感觉都到了酒糟的床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醉来:醉酒之后。
- 少年场:年轻人的聚会场所。
- 问途:询问人生的道路。
- 何有乡:哪里有归宿。
- 耽酒:沉迷于饮酒。
- 玉川:指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以嗜酒著称。
- 贫彻骨:贫穷至极。
- 倾空:倾尽所有。
- 鼻观:鼻子的感觉。
- 糟床:酒糟的床边,指酒的制作场所。
典故解析:
- 玉川子:卢仝,唐代诗人,以嗜酒和贫困著称,此处用以比喻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人生道路和归宿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酒的沉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对酒的沉迷,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特定时刻的内心写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场”与“问途何有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对归宿的渴望。诗人以“耽酒玉川贫彻骨”自比,展现了其对酒的沉迷和生活的贫困。最后一句“倾空将鼻观到糟床”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酒的痴迷,以至于连鼻子的感觉都到了酒糟的床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典故,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和酒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醉来不入少年场”:表达了诗人醉酒后不愿参与年轻人的活动,暗示其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 第二句“只欲问途何有乡”:诗人只想询问人生的道路哪里有归宿,反映了其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 第三句“耽酒玉川贫彻骨”:以玉川子自比,表达了诗人对酒的沉迷和生活的贫困。
- 第四句“倾空将鼻观到糟床”: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酒的痴迷。
修辞手法:
- 比喻:以“玉川子”比喻诗人自己,展现了其对酒的沉迷和生活的贫困。
- 夸张:“倾空将鼻观到糟床”通过夸张的手法,强化了诗人对酒的痴迷。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生道路”和“酒”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酒的沉迷,反映了其内心的迷茫和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年场:年轻人的聚会场所,象征着活力和现实生活。
- 问途何有乡:人生的道路和归宿,象征着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 耽酒玉川贫彻骨:沉迷于酒和生活的贫困,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状态。
- 倾空将鼻观到糟床:对酒的痴迷,象征着诗人对酒的极度沉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玉川”指的是谁? A. 王灼 B. 卢仝 C. 李白 答案:B
-
诗中的“少年场”象征着什么? A. 人生的道路 B. 年轻人的聚会场所 C. 酒的制作场所 答案:B
-
诗中的“问途何有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酒的沉迷 B. 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C. 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卢仝的《七碗茶歌》:展现了诗人对茶的痴迷,与王灼的诗有相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酒的痴迷,但情感更为豪放,与王灼的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灼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卢仝的诗作,有助于理解“玉川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