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日骊山渡逢故人 徐玑 〔宋代〕 天寒多木叶,愁思满溪滨。 惆怅往来渡,经行多少人。 时情独重腊,岁事每占春。 与尔他乡旅,谁当怀抱新。
白话文翻译
天空寒冷,树叶凋零,忧愁的思绪弥漫在溪边。 在渡口来回徘徊,经过了多少人。 时节的情感特别重视腊月,每年的事务总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与你在这异乡旅行,谁能怀抱新的希望。
注释
- 腊日:指农历十二月,即腊月。
- 骊山:山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 木叶:树叶。
- 愁思:忧愁的思绪。
- 溪滨:溪边。
- 惆怅:忧愁,失意。
- 时情:时节的情感。
- 岁事:每年的事务。
- 占春:预示春天的到来。
- 他乡旅:在异乡旅行。
- 怀抱新:怀抱新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感受。此诗可能是在腊月时节,诗人在骊山渡口偶遇故人,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腊月,诗人徐玑在骊山渡口偶遇故人,感叹时节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诗中流露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腊日骊山渡口为背景,通过描绘天寒叶落、愁思满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偶遇故人的复杂情感。诗中“惆怅往来渡,经行多少人”一句,既展现了渡口的繁忙,又暗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时情独重腊,岁事每占春”则进一步以时节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循环,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寒多木叶:描绘了腊月时节的寒冷和树叶的凋零,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愁思满溪滨:诗人的忧愁思绪如同溪水一般弥漫在溪边,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苦闷。
- 惆怅往来渡:诗人在渡口徘徊,心中充满惆怅,反映了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 经行多少人:渡口人来人往,诗人却感到孤独,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
- 时情独重腊:诗人特别重视腊月这个时节,可能是因为腊月象征着一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 岁事每占春:每年的事务总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
- 与尔他乡旅:诗人与故人在异乡相遇,共同经历旅途的艰辛。
- 谁当怀抱新:诗人感叹谁能怀抱新的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愁思满溪滨”中的“满”字赋予了愁思以人的行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 对仗:“时情独重腊,岁事每占春”中的“独重”和“每占”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腊日骊山渡口偶遇故人的复杂情感,包括对故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时节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诗人传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寒:象征着寒冷和孤独。
- 木叶:象征着凋零和生命的脆弱。
- 愁思:象征着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 溪滨:象征着孤独和迷茫。
- 腊日:象征着一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 春: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愁思满溪滨”中的“满”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时情独重腊,岁事每占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故人的思念
-
诗中“与尔他乡旅,谁当怀抱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旅途的艰辛 B. 对未来的不确定 C. 对故人的思念 D. 对新生活的向往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腊日》:杜甫的这首诗也以腊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 王维《腊日》:王维的这首诗同样以腊日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玑的《腊日骊山渡逢故人》与杜甫的《腊日》都以腊日为背景,但徐玑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偶遇故人的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多首诗作,对徐玑的生平和诗作风格有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全面的论述,可作为了解宋代诗歌的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