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月浮埃净,高居暑气消。
千山低接帐,万木迥凌霄。
地拥边沙阔,天临塞曲遥。
封章达行在,银烛秉凉宵。
白话文翻译:
六月的浮尘已经消散,炎热的天气也随之减退。
千山连绵低垂,似乎与帐篷相接;万树高耸入云,宛如凌云而立。
大地拥抱着边疆,沙土宽阔无边,天空俯视着遥远的塞外曲线。
封章的公文传达到这里,银烛在凉爽的夜晚闪烁。
注释:
- 浮埃:指空气中的尘埃。
- 高居:高高在上,形容地势或位置。
- 千山低接帐:形容山脉连绵,似与帐篷相连。
- 万木迥凌霄:形容树木高耸,直入云霄。
- 地拥边沙阔:大地环抱着广阔的沙土。
- 天临塞曲遥:天空俯瞩着远处的边塞曲线。
- 封章达行在:公文和指令已传达到这里。
- 银烛:形容明亮的蜡烛。
- 秉凉宵:在凉爽的夜晚手持蜡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玄烨,即清朝康熙皇帝,生于1654年,卒于1722年。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康熙皇帝重视文治,提倡文化,亲自参与诗词创作,以展现其文人气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帝巡游边疆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国家边疆的关心。这首诗恰逢夏季,诗人通过描绘清凉的夏日景象,展现了他对治理国家的信心与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夏日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边疆的辽阔。开篇的“六月浮埃净”不仅描绘了空气清新的状态,也暗喻了政治局势的安定。接下来的“千山低接帐,万木迥凌霄”,用对仗工整的方式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
“地拥边沙阔,天临塞曲遥”则进一步拓宽了视野,表达了对边疆的关注与思考,体现了诗人作为皇帝的责任感。最后两句“封章达行在,银烛秉凉宵”,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也隐喻着政令的高效传达,体现了皇帝的治国理政能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融入了政治理想,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写六月的浮尘消散,象征清新的气候。
- 第二句:表现山与帐篷相接的形象,展现自然的辽阔和和谐。
- 第三句:描述边疆的广阔,表达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 第四句:表现政令的顺畅,烘托出宁静的夜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山低接帐,万木迥凌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如“万木迥凌霄”,突显自然的雄伟。
- 隐喻:通过描述自然景象,隐喻政局的安宁。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夏日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的关心,对治理的自信,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浮埃:象征清新与安宁。
- 千山万木:象征自然的广阔与壮丽。
- 边沙与塞曲:代表国家的边疆与安定。
- 银烛与凉宵:象征宁静的夜晚与明亮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千山低接帐”中的“帐”指的是什么? A. 帐篷
B. 天空
C. 山脉
D. 地面 -
诗中提到的“银烛”象征什么? A. 暖和
B. 明亮与希望
C. 祭祀
D. 榜样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玄烨的《驻跸兴安八首 其四》更侧重于边疆的宽广与国家的政务,而王维则更注重于个人的隐逸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视角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康熙皇帝与清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