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风南浦雨潇潇,
欲去行人不自聊。
谁道垂杨攀折苦,
过春犹有最长条。
白话文翻译:
东风吹来,南岸的细雨淅淅沥沥,
想要离去的行人却无心自言自语。
谁说在春天时折断垂柳是件苦事,
春天过去后,仍然有最长的柳条在等待。
注释:
- 东风:春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或岸边,诗中意指充满春意的地方。
- 潇潇:形容细雨的样子,轻柔而细腻。
- 欲去:想要离开,表示行人的离别心情。
- 自聊:自言自语,形容情绪低落,心情沉重。
- 垂杨:垂柳,柳树的枝条向下垂落。
- 攀折:攀爬折断,意指对柳树的伤害。
- 过春:春天过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最长条:柳树最长的枝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典故解析:
- 柳:在古诗词中,柳树常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因其柔美而易折,故有“柳”象征离愁之意。
- 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常用来象征希望和生机。
- 诗中提到的“垂杨攀折苦”反映了人们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少游,宋代词人,擅长婉约词风,作品感情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情。贺铸在词坛上与李清照、周邦彦等人齐名。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贺铸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诗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尤其是离别与思念的情感愈加深厚。诗中描绘的雨景与柳意,既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平野堂重送江茂宗》是贺铸的一首经典古诗,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以“东风南浦雨潇潇”引入,营造出一种细腻而柔和的春雨场景,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春雨的湿润和春风的轻拂。接着,诗人通过“欲去行人不自聊”表达了行人即将离去时的低落心情,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第三句“谁道垂杨攀折苦”,反问的方式使得诗意更加深邃,暗示人生的苦楚与无常。同时,后半句“过春犹有最长条”则转向希望,表明即使春天已经过去,依然有生命的延续和未来的可能。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达出对离别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南浦雨潇潇:描绘春雨中,东风送来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愁绪的氛围。
- 欲去行人不自聊:表现行人心中对离别的沉重与不安,心绪难以自已。
- 谁道垂杨攀折苦:反问对于折柳的苦楚,暗示人们对于生命和感情的理解有时是片面的。
- 过春犹有最长条:强调尽管时光流逝,生命依旧延续,给人希望与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与人生的脆弱相联系,生动地表现了生命的无常。
- 拟人:通过“行人不自聊”展现了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人性化。
- 对仗:诗中使用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雨与柳树的描绘,探讨了离别、时光流逝与生命的延续,表达了对人生苦乐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生机与希望。
- 南浦:水边的宁静与美好,暗示离别前的最后一刻。
- 潇潇细雨:细雨象征忧伤,传达情感的细腻。
- 垂杨:柳树象征离愁别绪,柔软而脆弱。
- 最长条: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尽管经历了损失,依然有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风南浦雨潇潇”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诗人用“垂杨”比喻什么?
- A. 离别
- B. 友情
- C. 爱情
- D. 自然
-
诗中提到的“最长条”是什么意思?
- A. 最长的雨
- B. 最长的柳条
- C. 最长的路
- D. 最长的梦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宗元《江雪》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贺铸的《平野堂重送江茂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但贺铸更多地通过自然景物反映情感,李清照则更直接地抒发个人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前者细腻而隐晦,后者直白而深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贺铸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