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郡》
时间: 2025-01-01 13:53: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郡
苏轼 〔宋代〕
古观正依林麓断,
居民来说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
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
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
山鬼何知托老聃。
观有明皇碑,
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山林之间的古老观景台,居民们说这里的水泉甘甜可口。潺潺的溪水向北流去,与渭河争流,飞鸟在山间盘旋,不再向南飞去。身着羽衣的客人朝着高处的景象而去,乡间的人们则点燃香火,祝愿春蚕旺盛。难道你的老师真的懂得传达天命的道理吗?山中的鬼神又怎会明白老子所托的哲理呢?观景台上有明皇的碑文,讲述了梦见老子告诫他享有国家能长久的道理。
注释:
- 古观:古老的观察台或胜地。
- 林麓:指山林的脚下。
- 甘:指水泉的味道甘甜。
- 乱溪:形容溪水流动不羁的样子。
- 羽客:指穿着羽衣的仙人或隐士。
- 衣冠:古代文人的服饰。
- 香火:指祭祀时焚香的火。
- 春蚕:指春天的蚕,象征丰收。
- 符命:指天命、命理。
- 山鬼:山中的神灵。
- 老聃:指道教创始人老子,象征智慧和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风格豪放、清新,既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有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五郡》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正值他人生的低谷。诗中通过描述自然与人文景观,表现出诗人在逆境中的豁达心境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五郡》是一首以景入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便以“古观正依林麓断”引入,带给读者一种宁静而又亲切的画面。诗中提到的水泉甘甜,犹如生活中的小确幸,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舒适的气息。接着,诗人描绘了溪水奔流向北,与渭水争流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将目光转向人们的生活,羽客与野人之间的对比,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理想和现实的追求与挣扎。最后提到的“明皇碑”则使得整首诗具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诗人在此提醒读者,虽有自然的美景,但人生的哲理与命运却是无法逃避的。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苏轼的豪放与细腻交织,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观正依林麓断:古老的观景台坐落在山林的边缘,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居民来说水泉甘:当地居民称赞这里的泉水非常甘甜,可见自然的馈赠。
- 乱溪赴渭争趋北:乱流的溪水向北奔流,表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 飞鸟迎山不复南:飞鸟在山中盘旋,不再南飞,似乎在享受这片宁静的天地。
- 羽客衣冠朝上象:身着羽衣的仙人向高处前行,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 野人香火祝春蚕:乡间的人们点燃香火,祈愿春蚕丰收,体现了对生活的期盼。
- 汝师岂解言符命:质疑教师是否真的懂得命理,表达了对世俗智慧的怀疑。
- 山鬼何知托老聃:山中的鬼神又如何理解老子的道理,反映了对超自然的思考。
- 观有明皇碑:观景台上有明皇的碑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 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碑文中提到梦见老子告诫享有国家长久的道理,传达了对政治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羽客衣冠”与“野人香火”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人生的哲理。
- 拟人:溪水和飞鸟的描写为自然赋予了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腻刻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命运及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在困境中仍然追求理想和真理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观: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水泉:象征生命的源泉与甘甜的生活。
- 飞鸟:象征自由与对理想的追求。
- 羽客:象征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 香火:象征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五郡》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羽客”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追求
- C. 自然风光
- D. 乡间生活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命运的无奈
- C. 对理想与哲理的思考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苏轼
- B. 理想与追求
- C. 对理想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五郡》与《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以自然为题材,但《五郡》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春江花月夜》则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感伤。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