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幸从腐木出,敢被齿牙和。
真有山林味,难教世俗知。
香痕浮玉叶,生意满琼枝。
饕腹何多幸,相酬独有诗。
白话文翻译:
这朵玉蕈居然从腐烂的木头中生长出来,竟然敢被人们的牙齿咀嚼。
它的确有着山林中的独特风味,难以让世俗的人们所了解。
香气的痕迹浮现在玉叶上,生机勃勃地充满了琼枝。
虽然贪吃的人很多,但与我相交的,唯有这诗歌。
注释:
- 玉蕈:一种美丽的蘑菇,通常指代美味的食材。
- 腐木:腐烂的木头,说明生长环境的特殊。
- 齿牙和:指被人咀嚼,暗示玉蕈的美味。
- 山林味:指蘑菇的天然风味。
- 世俗:指普通人或社会常态,表明对此食物的误解或不屑。
- 香痕:香气的痕迹,形容玉蕈的香味。
- 琼枝:形容树枝像玉一样美丽。
- 饕腹:指贪吃的人,常用来形容对美食的渴求。
- 相酬:彼此交换,表示与诗歌的交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施枢,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作品通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逐渐繁荣,人们开始重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诗人在自然和诗歌之间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玉蕈》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朵从腐木中生长出来的玉蕈,传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世俗的淡然。诗的开头以“幸从腐木出”引入,展示了玉蕈的生长环境,暗示生命的顽强与希望。接着,诗人巧妙地将玉蕈的美味与世俗的理解相对比,表达出对自然美味的独特欣赏。诗中提到“真有山林味,难教世俗知”,这不仅是对玉蕈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表现了对纯粹自然的向往。
后两句“香痕浮玉叶,生意满琼枝”则进一步描绘了玉蕈的美丽与生机,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最后,“饕腹何多幸,相酬独有诗”一句,让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诗人承认贪吃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理解其美味的,只有诗歌本身。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玉蕈的赞美,更是对自然与诗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俗与自然的深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幸从腐木出:意在说明玉蕈的生长环境与其独特性。
- 敢被齿牙和:强调它的美味之处,虽生于腐木,却敢于被食用。
- 真有山林味:表现出玉蕈的天然与独特。
- 难教世俗知:表明这份美味难以被世俗所理解。
- 香痕浮玉叶:描绘了香气在玉叶上的残留,生动形象。
- 生意满琼枝:意指生机勃勃的景象,繁茂的自然。
- 饕腹何多幸:承认贪吃者的存在,暗含群体的贪欲。
- 相酬独有诗:最终强调与诗歌的交流,诗歌是唯一真正的理解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蕈比作美丽的事物,展现其独特性。
- 拟人:赋予玉蕈人性,强调其与人之间的关系。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批判,强调诗歌是理解自然之美的唯一途径,体现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 玉蕈:象征自然的美与生命力。
- 腐木:象征生命的顽强与逆境中的生长。
- 香痕:象征自然的芬芳与美好。
- 琼枝:象征精致与高雅,表现自然的华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施枢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香痕浮玉叶”中的“香痕”指的是什么?
- A. 香气的痕迹
- B. 玉叶的颜色
- C. 玉蕈的形状
-
诗中提到的“饕腹”是什么意思?
- A. 一种食物
- B. 贪吃的人
- C. 一种动物
答案:
- B. 宋代
- A. 香气的痕迹
- B. 贪吃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施枢与王维的作品都强调自然之美,但施枢更注重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王维则更多表现孤独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