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竹歌》

时间: 2024-12-29 02:41:18

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

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

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爱竹歌
作者: 郑思肖 〔宋代〕

此君气节极伟特,
令人爱之舍不得。
遍造山水有竹处,
不问主人识不识。
朝朝暮暮看不足,
感得碧光透双目。
一旦心空忽归去,
挺身特立化为玉。


白话文翻译:

这位君子的气节极其伟大,
让人爱他到舍不得离开。
他在山水间处处都有竹子,
不问主人是否识得。
朝朝暮暮看他都看不够,
感受到那碧光透入双目。
一旦心中空灵忽然归去,
挺身独立化作了美玉。


注释:

  • 气节:指人的品德和气概。
  • 舍不得:指不愿意离开或放弃。
  • 遍造:到处都有。
  • 碧光:指竹子的绿色光泽。
  • 心空:指心中清净空灵。

典故解析: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和气节,常被文人所赞美。此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反映出作者对品德高尚之人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思肖,宋代诗人,字君贞,号天池,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山水与人生哲理。他的诗语言清新,意蕴深远,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爱竹歌》创作于宋代,一个文人重视品德与气节的时代。作者通过竹子表达对人格的崇高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歌鉴赏:

《爱竹歌》以竹为主线,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诗中“此君气节极伟特”一句,立刻引出主题,强调了所称之人的非凡气质。竹子作为诗中的意象,不仅传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象征着清白和正直。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特别是“朝朝暮暮看不足”,表现出对这位君子深深的眷恋与崇敬,不禁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共鸣。最后一句“挺身特立化为玉”更是将这一崇高理想升华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竹子也因其高洁的品德而化为美玉,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君气节极伟特:描绘出君子的卓越品德。
  2. 令人爱之舍不得:表达对其深厚情感,舍不得离开。
  3. 遍造山水有竹处:竹子在自然中随处可见,象征其高贵品质。
  4. 不问主人识不识:不在乎人们是否认识,竹子自有其价值。
  5. 朝朝暮暮看不足:日复一日都觉得看不够,体现对竹子的深情。
  6. 感得碧光透双目:竹子的美丽让人心醉神迷。
  7. 一旦心空忽归去:心灵一旦清净就会回归本真。
  8. 挺身特立化为玉:君子如竹,最终化为美玉,象征着崇高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子的品德比作竹子,突显其气节。
  • 拟人:竹子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强调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君子的品德。
  • 碧光:象征清新、美好,传达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 :象征美好、高贵,强调君子所具备的珍贵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此君气节极伟特”表达了什么? A. 君子气节高尚
    B. 君子无能
    C. 君子心胸狭窄

  2. 诗中提到竹子的主要象征是什么? A. 富贵
    B. 高洁与坚韧
    C. 普通

  3. 诗歌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玉”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高尚与纯洁
    C. 权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郑燮): 通过竹子表现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爱竹歌》《竹石》,两者都以竹子为主题,但《爱竹歌》更注重气节的崇高,而《竹石》则强调生命的坚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 《宋代文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