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故人》

时间: 2024-12-29 16:56:02

拍马又登程,余酣尚未醒。

曙蟾消淡白,秋汉覆空青。

江走游龙势,山蟠睡虎形。

飘零毋感欢,天地亦浮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拍马又登程,余酣尚未醒。
曙蟾消淡白,秋汉覆空青。
江走游龙势,山蟠睡虎形。
飘零毋感欢,天地亦浮萍。

白话文翻译:

骑马又要上路,我仍未完全清醒。
晨曦中的月亮逐渐消退,秋天的银河在空中铺展。
江水流动如游龙,山峦蜿蜒如沉睡的老虎。
即使飘零也不必感到欢愉,天地之间也不过是浮萍。

注释:

字词注释:

  • 拍马:指骑马行走,形容出发或启程。
  • 余酣:我还在酣睡中,形容未完全醒来。
  • 曙蟾:指晨光中的月亮,蟾蜍在这里用来比喻月亮。
  • 秋汉:秋季的银河,汉指银河。
  • 江走:江水如同游动的龙,形象生动。
  • 飘零:漂浮、飘荡,形容无根状态。

典故解析:

  • “曙蟾”和“秋汉”都是描绘自然景象的意象,常用于表达诗人的感受和境遇。
  • “江走游龙势,山蟠睡虎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变化,暗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环境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思肖,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以描绘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别故人》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之际所作,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感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又有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诗歌鉴赏:

《别故人》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在清晨骑马出行,尚未清醒的状态象征着对离别的不适应。开篇“拍马又登程,余酣尚未醒”便直接传达了这一情感。接下来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宁静与美丽,晨曦下的月亮与秋天的银河交相辉映,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此时,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逐渐显露,江水的流动如龙,山峦的静态如虎,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沉静。

最后两句“飘零毋感欢,天地亦浮萍”则将诗意推向高潮,诗人意识到即使在美好的自然景象中,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依然存在。天地之间如同浮萍,象征着人生的无根与漂泊,给人以深思。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情感为主线,生动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拍马又登程,余酣尚未醒:表明诗人即将出发,但由于刚醒来,精神尚未完全清醒,反映出对即将离别的依恋。
  2. 曙蟾消淡白,秋汉覆空青:描写清晨的景色,月亮消退,秋天的银河在空中延展,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3. 江走游龙势,山蟠睡虎形:江水流动如龙,山势蜿蜒如虎,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的气势与变化。
  4. 飘零毋感欢,天地亦浮萍:即使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仍感到飘浮不定,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游龙,山峦比作睡虎,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对比,体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漂泊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曙蟾: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秋汉: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带有淡淡的忧伤。
  • 游龙与睡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静谧,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余酣”指的是什么状态? A. 清醒
    B. 酣睡
    C. 饥饿

  2. “江走游龙势”是比喻什么? A. 江水的流动
    B. 人的情感
    C. 天空的变化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自然的美丽
    C. 战争的悲惨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别故人》与李白的《送友人》都有离别的主题,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与壮阔,而郑思肖的诗则显得细腻与婉约,二者各具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歌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诗词评论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