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4 00:52:34

古人有大志,闻鸡非恶声。

信知酹月意,与此同条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人有大志,闻鸡非恶声。信知酹月意,与此同条生。

白话文翻译:

古人志向远大,听到鸡鸣声并不觉得厌恶。我相信这酹月的情意,与他们的志向一样,都是生生不息的。

注释:

  • 古人:指古代的人,通常指有理想志向的人。
  • 大志:指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 闻鸡非恶声:听到鸡鸣声并不觉得厌烦,表明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 酹月:指向月亮献酒,表示一种对月亮的崇敬和情感寄托。
  • 同条生:与古人的志向一样,生生不息,传承下去。

典故解析:

“酹月”在古代文人中常见,指向月亮献酒,表达对月亮的敬仰和寄托情感。古人常借助自然景象抒发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抒情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寄情于诗,多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追求理想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古人志向的歌颂,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古人志向的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开篇提及古人的远大志向,似乎在呼应当时社会士人面临的困境,强调了理想的重要性。接着提到“闻鸡非恶声”,这不仅是对生活中艰难困苦的超越,更是对日常生活中希望的寻找,展现了积极乐观的态度。最后的“信知酹月意,与此同条生”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古人的理想相连,表明诗人相信,理想如同月光般清澈且永恒,能与世代相传。整首诗以月亮作为情感的载体,象征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人有大志:古代人有远大的志向。
    • 闻鸡非恶声:听到鸡鸣声却不觉得厌烦,反而感到欣慰。
    • 信知酹月意:我相信向月亮献酒的情意。
    • 与此同条生:与古人的志向一样,都是生生不息的。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志向比作月亮,象征着理想的高远与洁净。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理想与情感的寄托,代表清晰与远大。
  • 鸡鸣:象征生活的平凡与希望,虽艰难但仍有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人”指的是谁?

    • A. 当代人
    • B. 古代人
    • C. 外国人
    • D. 无人
  2. “闻鸡非恶声”的意思是:

    • A. 厌烦鸡鸣
    • B. 享受鸡鸣
    • C. 不觉得鸡鸣烦人
    • D. 不再听鸡鸣
  3. 诗中提到“酹月”,其主要目的是:

    • A. 祭祀
    • B. 向月亮献酒
    • C. 向神灵祈祷
    • D. 享受美酒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李吕《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其三》均以月亮为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与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李吕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