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与灵光晚,名登甲令芳。
剖符山若砺,交戟鬓如霜。
半世三槐位,千秋异姓王。
哀荣公不憾,人自惜堂堂。
白话文翻译:
岁月与灵光已渐晚,名声登上甲令的香气。
剖符山像磨刀石一般,交戟的鬓发已如霜白。
半生中在三槐的位子,千秋之后却是异姓的王。
哀荣公没有遗憾,人们自会珍惜堂堂的风范。
注释:
- 岁与灵光晚:指岁月与灵光渐渐晚去,灵光可能指明德或才华。
- 名登甲令芳:名声登上甲令的芳香,甲令是古代对官员的称谓,意指声名显赫。
- 剖符山若砺:剖符山象征着磨砺,表示经历了磨难和考验。
- 交戟鬓如霜:交戟为古代武器,鬓发如霜则形容年长,经历风霜。
- 半世三槐位:三槐可理解为三位高位的象征,半生中获得的荣华。
- 千秋异姓王:千秋之后,王的姓氏不同,暗示历史变迁和世代更替。
- 哀荣公不憾:哀荣公指的是某个历史人物,表达对其的怀念与尊重。
- 人自惜堂堂:人们自会珍惜那些堂堂正正的人品和风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希文,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范成大仕途顺利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对人生、名利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韵律,具有严格的对仗和音韵美。诗中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开篇的“岁与灵光晚”一句,既有时间的流逝,也暗含着个人才能的逐渐失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无奈与感伤。
接下来的“名登甲令芳”则通过对名声的描绘,表明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与思考。剖符山的意象,象征着磨砺与经历,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沉淀,亦让人感受到他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哀荣公不憾”一句则引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追求和对过往的释怀。在最后一句中,诗人以“人自惜堂堂”总结,表达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珍视,似乎在呼唤世人应珍惜那些精神上的丰盈。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人生哲理,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与灵光晚:时光流逝,才华渐显。
- 名登甲令芳:名声如香气般传播,显赫一时。
- 剖符山若砺:经历了磨砺,象征坚韧不拔。
- 交戟鬓如霜:勇士年长,风霜满鬓,显示历经风雨。
- 半世三槐位:一生中,曾经获得过高位。
- 千秋异姓王:历史长河中,王者的姓氏已然不同,表现世事无常。
- 哀荣公不憾:对荣公怀念,表达对过往的惋惜。
- 人自惜堂堂:珍惜高尚品格,呼唤世人对人品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剖符山若砺”比作磨砺,深刻表达经历的艰辛。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象征:交戟、鬓发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流逝,构建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时间、名利与人生的思考展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人生经历的感悟,呼唤对高尚品德的珍视,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岁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 灵光:代表才能与智慧。
- 剖符山:象征磨砺与经历的艰辛。
- 交戟:象征勇气与斗志。
- 鬓霜:象征衰老与经历。
- 三槐位:象征权位与荣耀。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岁与灵光晚”表达了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才华的衰退
- C. 时光的流逝
- D. 名声的显赫
-
“哀荣公不憾”中的“哀”字可以理解为:
- A. 高兴
- B. 惋惜
- C. 愤怒
- D. 愉悦
-
该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 A. 自然景物
- B. 人生哲理
- C. 战争历史
- D. 爱情故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太傅杨和王挽歌词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名利的追求,但范成大的作品更注重历史感与人生哲理,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