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无人到访的兰若(寺庙)里,真正的高僧出现在这里的机会少之又少。
苔藓侵蚀了行道的席子,云雾湿透了禅修的衣服。
山涧的老鼠在香案上游走,山中的蝉鸣噪扰着竹门。
世间的繁华久未见,宁愿在此暂时忘却归途。
注释:
- 兰若:指寺庙或静谧之地。
- 真僧:指真正的高僧。
- 苔:苔藓,生长在潮湿环境下的植物。
- 涧鼠:山涧中的老鼠,象征自然生灵。
- 香案:佛教中供奉香火的桌子。
- 竹扉:竹制的门,常见于山中寺庙。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通过描绘寂静的寺庙环境,传达了禅宗的思想,表现了对尘世繁华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祖咏,唐代诗人,字德麟,号白云居士,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隐居山林时,表达了对清净寂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歌鉴赏:
《题远公经台》通过描绘一个无人到访的寺庙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高僧和禅宗思想的敬仰。诗中用“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的环境,隐喻真正的智慧和修行在现代社会中愈加稀缺。接着“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描绘了自然的侵蚀,显示出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淡淡的忧伤。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中,涧鼠与山蝉的描写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真实与细腻。最后两句“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则是诗人对尘世的思考与选择,表达了他宁愿在这种清净的环境中暂时忘却归途的愿望,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拒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无人到访的寺庙中,真正的高僧出现的机会非常少。
-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苔藓侵蚀了行道的席子,云雾湿透了禅修的衣服,描绘环境的荒凉与寂静。
-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山涧的老鼠在香案上游走,蝉声扰动竹门,表现自然生灵的存在。
-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在世间已久不见的繁华中,诗人宁愿在此忘却归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生灵如涧鼠与山蝉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明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展现了禅宗思想中重视内心修行的深刻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若:象征清净之地。
- 苔藓: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无情。
- 涧鼠与山蝉:自然的生动与灵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若”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寺庙
B) 学校
C) 家庭
D) 市场 -
诗人选择在“世间长不见”的环境中是否有特别的理由? A) 忘却烦恼
B) 寻找朋友
C) 追寻财富
D) 旅游休闲 -
“苔侵行道席”中的“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昆虫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食物
答案:
- A) 寺庙
- A) 忘却烦恼
- B) 一种植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隐居的境界,两者都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强调山水的壮丽,而祖咏则注重内心的沉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祖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