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古壁苔》

时间: 2025-01-01 13:59:08

阴壁流暗泉,古苔长自好。

不改春与秋,何如路傍草。

空山正幽蔼,净绿无人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壁流暗泉,古苔长自好。
不改春与秋,何如路傍草。
空山正幽蔼,净绿无人扫。

白话文翻译:

阴暗的山壁上流淌着清泉,古老的苔藓自然生长得很好。
无论春秋更替,它始终如一,怎比路旁的杂草?
空旷的山林正笼罩在幽静的气氛中,干净的绿意无人打理。

注释:

  • 阴壁:阴暗的山壁。
  • 流暗泉:流淌着清幽的泉水。
  • 古苔:古老的苔藓,象征着持久与生命力。
  • 不改春与秋:春秋更替,苔藓依然如故。
  • 路傍草:路旁的草,多为杂草,生命力旺盛但不被重视。
  • 空山:指寂静的山野。
  • 幽蔼:幽静而柔和的样子。
  • 净绿:清新而干净的绿意。
  • 无人扫:无人打理,强调自然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古苔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持久与生命力,同时暗示人们对自然的忽视和对生命状态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德润,号天池,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借景抒情,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游览水西寺东峰亭时,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古壁上苔藓的生机,抒发了他对自然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古壁苔》通过描绘古苔生长的景象,呈现了一种恬淡自然的意境。诗的开头以“阴壁流暗泉”引入,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古苔的生长,似乎在告诉读者无论春秋如何更替,自然的生命力始终存在,表现了一种坚韧和持久的美。

接下来的“何如路傍草”则引发了对比,路旁的草虽生机勃勃,但常常被忽视。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的感叹,也暗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在忙碌的世俗中,真正值得珍惜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生机的存在。

最后两句“空山正幽蔼,净绿无人扫”更是将意境推向高潮,描绘了一个无人打理的自然环境,凸显出自然的纯净与和谐美。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阴壁流暗泉”:描绘阴暗的山壁上流淌的泉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古苔长自好”:古老的苔藓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自然成就了它的美。
    • “不改春与秋”:无论季节如何变换,苔藓依旧保持它的生机。
    • “何如路傍草”:与路旁的草相比,古苔显得更加珍贵和持久。
    • “空山正幽蔼”:描绘空旷的山林,展现一种幽深的美感。
    • “净绿无人扫”:强调自然的状态,清新而无人打理,体现自然的纯粹。
  • 修辞手法

    • 对比:古苔与路旁草的对比,强化了苔藓的独特与珍贵。
    • 拟人:古苔如同有生命一般,生长自得,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
    • 象征:古苔象征着生命的持久与自然的美好。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古壁苔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持久。

意象分析:

  • 古苔:象征持久、坚韧与自然的生命力。
  • 阴壁:代表宁静与幽深,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泉水:象征生命之源,代表清澈与纯净。
  • 空山:象征无人打理的自然状态,传达出一种原始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阴壁流暗泉”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明亮的山谷
    • B. 阴暗的山壁
    • C. 繁华的市街
  2. “古苔长自好”意味着什么?

    • A. 苔藓需要特别的照顾
    • B. 苔藓在自然环境中茁壮成长
    • C. 苔藓已经枯萎
  3. 诗中提到的“空山正幽蔼”反映了怎样的意境?

    • A. 热闹的景象
    • B. 幽静而美好的自然环境
    • C. 纷扰的人生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自然的幽静与人心的宁静,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深刻的感悟与人性的思考。
  • 杜甫的《登高》则通过对高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时光的感慨,两者在表述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