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希深立春後祀风伯雨师毕过午桥庄》

时间: 2025-01-17 09:33:12

青郊谁驻马,谢客思池塘。

野水微波绿,江梅嫩蕊黄。

初从奠风雨,遂此乐壶觞。

已爱幽禽语,园林即日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和希深立春後祀风伯雨师毕过午桥庄
作者:梅尧臣 〔宋代〕
青郊谁驻马,谢客思池塘。
野水微波绿,江梅嫩蕊黄。
初从奠风雨,遂此乐壶觞。
已爱幽禽语,园林即日芳。


白话文翻译:

在青翠的郊野,谁在停马?我在谢绝客人时,思念那池塘的景象。
野水轻轻泛起绿波,江边的梅花刚吐出嫩黄的花蕊。
刚刚进行完祭风伯雨师的仪式,就可以在这里品酒畅饮。
我已经喜爱那幽静的鸟儿唱语,今天的园林格外芬芳。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郊:指青翠的郊外。
  • 驻马:停马,指暂时停下马匹。
  • 谢客:谢绝客人的来访。
  • 微波:轻微的波纹。
  • 嫩蕊:梅花刚刚展开的花蕊。
  • :祭祀,摆上供品。
  • 壶觞:酒壶和酒杯。
  • 幽禽:指幽静的鸟儿。
  • 园林:指园子和林地。

典故解析

  • 风伯雨师:古代神话中掌管风雨的神祇。
  • 青郊:常用来描绘自然环境的美丽,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立春后的节日,诗人参加了祭风伯雨师的仪式,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感悟。此时正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依韵和希深立春後祀风伯雨师毕过午桥庄》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开篇以“青郊谁驻马”引入,瞬间把读者带入了一幅生动的春日乡野图景。诗人在青郊中思念池塘,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田园情怀。接下来的描写“野水微波绿,江梅嫩蕊黄”,通过对水波和梅花的细腻描写,传达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初从奠风雨,遂此乐壶觞”,祭祀风雨神灵的仪式结束后,诗人便在此地欢快地饮酒,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与和谐共处的态度。最后一句“已爱幽禽语,园林即日芳”,展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幽静的鸟鸣声与园林的芳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郊谁驻马:在辽阔的郊野中,谁在停下马匹?引发思考,增加了诗的幽静感。
  2. 谢客思池塘:在谢绝客人时,思念那池塘的宁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野水微波绿:描绘了春天的水面轻轻泛起绿色波纹,生动形象。
  4. 江梅嫩蕊黄:江边的梅花刚刚绽放,嫩黄的花蕊象征着春的到来。
  5. 初从奠风雨:刚刚进行完祭祀风雨神的仪式,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尊重。
  6. 遂此乐壶觞:随即在此地畅饮,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7. 已爱幽禽语:已然喜欢那幽静的鸟儿歌唱,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8. 园林即日芳:当天的园林芬芳四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人性化的特征,如“幽禽语”。
  • 对仗:如“壶觞”与“风雨”,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郊: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广阔。
  2. 池塘:代表着宁静与思念。
  3. 野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生机。
  4. 江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美好。
  5. 幽禽:代表着自然的和谐与鸟语花香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郊”指的是: A. 城市
    B. 乡村
    C. 青翠的郊外
    D. 山顶

  2. “江梅嫩蕊黄”中的“嫩蕊”指的是: A. 花的果实
    B. 刚刚开放的花蕊
    C. 枝叶
    D. 根部

  3. 诗人表达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忽视
    B. 敬畏与喜爱
    C. 恨恶
    D. 无所谓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中鸟语花香的诗作。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了对自然与饮酒欢愉的融合。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依韵和希深立春後祀风伯雨师毕过午桥庄》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梅尧臣更侧重春天的生机,而王维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清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宋代诗人研究》
  3. 《梅尧臣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梅尧臣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