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破溪边一径苔,好山好竹少人来。有梅花处惜无酒,三嗅清香当一杯。
白话文翻译:
我踏破了溪边一条苔藓的小路,这里好山好竹,少有人来游玩。在梅花盛开的地方,惋惜没有酒来相伴,三次嗅到那清香就足以抵得上一杯酒的美好。
注释:
- 踏破:脚踏在上,表示走过。
- 溪边:小溪旁边。
- 苔:指青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 好山好竹:形容山水优美,竹子茂盛。
- 惜无酒:惋惜没有酒。
- 三嗅清香:三次嗅到梅花的香气。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常与“梅兰竹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梅花在冬季绽放,象征着孤傲与坚韧,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对孤独境遇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景山,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著称。其诗多描写山水风光,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戴复古在山中游玩之时,恰逢梅花盛开,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优美和内心的孤独,因而写下这首诗。
诗歌鉴赏:
《山中见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的诗作。全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诗人踏破溪边的小路,感受到周围的优美环境,描写了好山好竹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然而,诗人在感叹大自然美好的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惆怅,尤其是“惜无酒”一句,表达了内心的渴望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梅花的香气似乎成为了孤独时刻的唯一慰藉,三嗅清香的描写,生动地传达出梅花的芬芳,仿佛在诉说着诗人与自然的深情对话。整首诗在轻松的笔调中渗透着深邃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踏破溪边一径苔:诗人走过小溪边的苔藓小径,表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态度。
- 好山好竹少人来:描绘出美丽的山水和竹林,强调这里的宁静与少有人来,增强了诗的孤寂感。
- 有梅花处惜无酒:在梅花盛开的地方,惋惜没有酒来伴饮,表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求。
- 三嗅清香当一杯:三次嗅到梅花的香气,感觉这清香足以抵得上一杯酒,表达了梅花香气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香气比作美酒,传达了梅花香气的珍贵。
- 对仗:如“好山好竹”和“少人来”,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梅花的香气,诗人将自然与心灵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展示了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传达出孤独与美的结合。
- 溪水、苔藓、竹林:营造出清新自然的环境,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语“踏破”在诗中表示什么? A. 踩坏
B. 踏过
C. 破坏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与坚韧
C. 暴烈 -
“三嗅清香当一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酒的渴望
B. 对梅花香气的赞美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早梅》——李清照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写梅花,强调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与美丽,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而戴复古的《山中见梅》则更侧重于个人在自然中的孤独感与对美的渴望。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读》
- 《梅花文化及其象征意义》
- 《戴复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