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时间: 2025-01-17 09:39: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作者: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
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
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
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
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
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追求,所有的想法都可以放下。为何要设立这样一间方丈来养活这张薄薄的嘴巴呢?自从我生病后,吃饭时常常噎着。作为淮海的指挥,我总是感到对厨房的缺憾。我的厨房没有清人来帮忙,因此我只能免去内心的烦热。白白烦恼那些赤泥的印记,远道而来的紫玉玦也显得无用。为了您杀羊宰猪,欢歌载舞庆祝菰黍节。禅窗下的午后景色美丽,蜀地的井水如冰雪般清凉。坐在这里的客人都很好,器具也自然而洁净。金钗在汤眼前等待,鱼蟹也该告别。最终让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一天为您准备三绝。感谢您不吝赐教,我并非轻易饮茶之人。
注释
- 肤寸舌:指嘴巴小,意思是对美食的需求不高。
- 淮海帅:指身为淮海地区的领导,感到对厨房的不足。
- 赤泥印:比喻烦恼或麻烦的事情。
- 紫玉玦:古代一种玉石饰物,象征珍贵。
- 菰黍节:指端午节,吃粽子的节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内容丰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身处官场之际,因病未能与友人相聚,借端午节小聚之际,抒发对饮食的向往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苏轼的个人体验为基础,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诗的开头,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表达出对“欲望”的思考,认为人生不必追求过多的物质,反而应放下执念。接着,诗人通过对食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因病而感到的无奈与失落。诗中提到的“淮海帅”,不仅是对身份的自嘲,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状态的不满。随后的描写中,诗人转向了与友人共度佳节的美好愿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美食的热爱,整首诗寓意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人生无须过多追求,想法可以放下。
- “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为何要设立方丈来养活这张嘴。
-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自从生病后,吃饭时常常噎着。
- “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身为淮海的指挥,对厨房的缺憾感到愧疚。
-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厨房没有清人来帮忙,烦恼内心。
- “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白白烦恼那些麻烦,珍贵的紫玉玦也无用。
-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为您杀羊宰猪,庆祝端午节。
- “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午后美丽的景色,蜀井水如冰雪。
-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坐在这里的客人都很好,器具洁净。
- “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金钗在汤眼前等待,鱼蟹告别。
-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让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准备三绝。
- “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感谢您不吝赐教,我并非轻易饮茶之人。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生活细节比喻人生哲理。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音韵美。
- 夸张:对饮食的描写极具夸张,传达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食的热爱,体现了苏轼宽阔的胸怀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
意象分析
- 方丈: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美食:象征生活的享受和人际关系的温暖。
- 菰黍节:象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庆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淮海帅”指的是?
- A. 地名
- B. 身份
- C. 职位
-
“我生亦何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放下
- C. 迷茫
-
诗中“金钗候汤眼”描写了什么?
- A. 鱼的等待
- B. 美食的准备
- C. 客人的到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思乡之情,感人至深。
- 《月夜忆舍弟》:杜甫对兄弟思念的表达。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到官病倦未尝会客》与李白的《将进酒》:
- 两者都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但苏轼更注重内心感受,李白则展现豪放的饮酒情怀。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