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秋思》
时间: 2025-01-08 22:4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浦溶溶。秋岭重重。怅登临水杳山穷。愁人心上,何处相逢。在雁声边,叶声外,雨声中。三秋作客,十年心事,恨迢遥芳讯难通。炉烟初碧,灯芯徒红。任羁怀冷,吟怀淡,酒怀慵。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水波荡漾,秋天的山峦层层叠叠。当我登高望远,却发现水边的景色模糊不清,山的尽头遥不可及。心中的愁苦,何处能相聚呢?在雁声的旁边,在落叶的声音之外,在雨声的笼罩中。三秋时节,我身为客人,十年的心事,怨恨这遥远的消息难以传达。炉火初升,烟雾渐渐变清,灯芯却显得无精打采。任凭我心中思念冷清,吟唱的兴致淡薄,饮酒的情绪懒散。
注释:
- 溶溶:形容水波荡漾,水面平静。
- 怅:感到惆怅、失落。
- 杳:模糊不清,遥远的意思。
- 相逢:相见,聚会。
- 雁声、叶声、雨声:分别指代大雁的叫声、树叶的飘落声和雨水的滴落声,构成秋天的音景。
- 作客:指身在异乡,做客的状态。
- 芳讯:指美好的消息。
- 炉烟:炉子上冒出的烟。
- 灯芯:油灯的芯子。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描绘的秋天景象和愁思,常常在古诗词中出现,反映了诗人对离愁别绪的感慨。诗中“雁声”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也与《离骚》等古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俞,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多以其诗词传世。其诗风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常以细腻的笔触传达心中的思绪。
创作背景:
《行香子 秋思》创作于秋季,诗人在这个时节感受到浓厚的愁思,常常激起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味。
诗歌鉴赏:
《行香子 秋思》是一首充满秋天氛围的抒情词,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深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的“秋浦溶溶”和“秋岭重重”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秋意浓厚的环境中,水的荡漾和山的重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尽的思念。随后的“怅登临水杳山穷”,更是点名了诗人在高处的惆怅,面对无边的水面与遥远的山峰,心中无奈而茫然。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自己的愁苦与秋天的景象结合,形成了“在雁声边,叶声外,雨声中”的音景,音乐感的增强让愁苦的情感愈加明显。诗人自述“三秋作客,十年心事”,其间表现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无奈,显示出对远方的征兆与希望的渺茫。
到最后,诗人在炉烟与灯芯的对比中,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力,任凭自己的怀念和吟唱都显得无精打采,流露出一种愁苦的生活状态。整首词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秋天的惆怅与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浦溶溶:描绘秋水的平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秋岭重重:层层叠叠的山峦,象征着重重的思念与愁绪。
- 怅登临水杳山穷:登高望远却无尽头,表达了对未来的迷惘。
- 愁人心上,何处相逢:心中的愁苦,无处寄托。
- 在雁声边,叶声外,雨声中:通过自然的声音,突显孤独感。
- 三秋作客,十年心事:身为客人,心中积压的情感无法倾诉。
- 恨迢遥芳讯难通:怨恨信息无法传达,思念愈加深重。
- 炉烟初碧,灯芯徒红:炉火烟雾和灯芯的颜色,象征着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 任羁怀冷,吟怀淡,酒怀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冷淡与无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赋予自然声音以情感,使其更具亲切感。
- 对仗:如“炉烟初碧,灯芯徒红”,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内心的孤独感与思念之情,借助秋天的景象,传达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 秋:象征着成熟与衰退,暗示着离别与思念。
- 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尽的思绪。
- 山:象征着遥远与高不可攀的理想。
- 雁声:象征离别与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浦溶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激流奔涌
B. 水波荡漾
C. 大雨倾盆 -
诗人心中的愁苦主要来源于哪里? A. 生活的压力
B. 对故人的思念
C. 自然景象的影响 -
“三秋作客,十年心事”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 李煜
诗词对比:
与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流逝与离别的感慨,但董俞的《行香子 秋思》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个人内心的孤独,而李煜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通过上述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行香子 秋思》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