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绝顶无云》
时间: 2024-12-29 17:5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白话文翻译:
在这绝顶之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昨夜却下过雨。我来到这里,听到了自然的声音。稀疏的钟声在黄昏时分,打乱了山峰的回响,孤独的僧人清晨渡过寒冷的溪水而去。这地方的青山,仿佛是我前世的朋友。招呼着他们都走进我的闲庭雅室。每天都带着微笑和忧愁,人间的相互媚谄何以比得上这样的情景呢?
注释:
- 绝顶:指山的最高处。
- 无云:没有云彩,预示天气晴朗。
- 天语:自然的声音,或是天上的启示。
- 疏钟:稀疏的钟声,形容远处的钟声。
- 孤僧:孤独的僧人,象征清净和超脱。
- 寒溪:冰冷的小溪,表现出自然的清冽。
- 青山:青翠的山,象征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俦侣:指朋友或伴侣。
- 含笑复含颦:既有笑容又有愁眉,表现人们复杂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晚号谦斋,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及历史学家。王国维是近现代中国文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他的诗词常融合哲理与自然,富有深邃的意蕴。
创作背景:
《踏莎行·绝顶无云》创作于王国维游历名山之后,受自然景观及内心感悟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怀以及对人世繁华的冷漠。此时正值清末,社会动荡,作者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致,寄托个人情感与哲思。
诗歌鉴赏:
《踏莎行·绝顶无云》是一首典型的词作,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开篇“绝顶无云,昨宵有雨”一句,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宁静。作者在此地静听天语,隐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接下来的“疏钟暝直乱峰回”,用钟声的稀疏和山峰的回响,描绘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孤僧晓度寒溪去”,孤僧的形象不仅代表清净,更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接下来的“是处青山,前生俦侣”,将自然与人际关系结合,表达了对过往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最后两句“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更是对人世繁华的反思,质疑人们在世俗中的争媚与伪装,表现出深邃而又无奈的情感。整首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充满了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现了王国维独特的诗人气质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描写自然景观的变化,强调清晨的宁静与昨日的雨水。
- 我来此地闻天语:表达作者在此地听到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神秘。
- 疏钟暝直乱峰回:钟声在傍晚时分,穿越群山,产生一种悠远的意境。
- 孤僧晓度寒溪去:描绘孤独的僧人清晨渡过小溪,象征超脱与清净。
-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青山如同前生的友伴,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招邀尽入闲庭户:邀请朋友们进入自己的庭院,表达了一种归属感。
- 朝朝含笑复含颦:日复一日,带着微笑和愁苦,映射人生的复杂情感。
- 人间相媚争如许:质疑世间的媚谄与虚伪,表达对真实情感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比喻友伴,表现亲切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描绘为有声音的存在,增强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际关系,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情的复杂,反映了王国维超然物外的哲学观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绝顶:象征高远的追求与心境。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沉静。
- 孤僧:象征超脱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 寒溪:表现自然的冷冽,增强了孤独感。
- 青山:象征友谊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绝顶”是指什么?
- A. 山的最高处
- B. 大海的边缘
- C. 田野的尽头
- D. 城市的中心
-
“孤僧晓度寒溪去”中“孤僧”象征什么?
- A. 世俗的繁华
- B. 清净与超脱
- C. 朋友的陪伴
- D. 家庭的温暖
-
诗中“朝朝含笑复含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与无奈
- B. 复杂的人生感受
- C. 欢快与轻松
- D. 平静与安逸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水调歌头》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王国维则偏向于内省与宁静。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苏轼的情感更为开阔,而王国维则显得更为深邃与含蓄。
参考资料:
- 《王国维诗词研究》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