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群花泣尽朝来露》
时间: 2025-01-06 07:07: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群花泣尽朝来露》
作者:辛弃疾
群花泣尽朝来露,
争奈春归去。
不知庭下有荼,
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
淡中有味清中贵,
飞絮残英避。
露华微渗玉肌香,
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
白话文翻译
群花在清晨的露水中泣尽,
可怜无奈春天又要离去。
不知道庭院下的荼草,
偷偷得到的春色却怕春天知道。
清淡中蕴含着美味,
飞舞的柳絮和残花都在躲避。
露珠轻轻渗透出玉般的肌肤香气,
恰似杨贵妃初次品尝兰汤的情景。
注释
- 群花:指多种花朵。
- 泣尽:形容花朵因露水而显得悲伤,仿佛在哭泣。
- 荼:一种植物,这里象征了春天的另一种景致。
- 偷得:悄悄获得。
- 十分春色:春天的美好景致。
- 淡中有味:虽然外表清淡,内里却含有丰富的滋味。
- 杨妃:指杨贵妃,唐代著名美人。
- 兰汤:用兰花泡制的汤,象征着美好和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而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辛弃疾一生经历了许多动荡的历史时期,深受南宋时期的影响。
创作背景
《虞美人·群花泣尽朝来露》写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与感叹之际。诗中通过描绘花朵与春天的关系,表达了对春去花落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
诗歌鉴赏
该词在意境与情感上交织着生命的脆弱与美丽的短暂,展现了辛弃疾对春天的深情怀念。开头“群花泣尽朝来露”,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花的凋零,给人一种哀伤的氛围。紧接着“争奈春归去”,则加强了对春天离去的无奈与痛惜。诗人通过描绘庭院中荼草的情景,暗示春天的悄然离去,不经意间的春色也让人心生惆怅。
“淡中有味清中贵”,表现了对生活深层次的理解,虽然表面看来清淡,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接下来的“飞絮残英避”,则展示了春天的残余与脆弱,似乎在逃避那份即将消逝的美好。
最后两句通过借用杨贵妃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露珠渗透出的香气比作贵妃初尝兰汤,既是细腻的描写,也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全词既有哀怨,又有对美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细腻,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花泣尽朝来露”:花朵被露水浸湿,仿佛在哭泣,表现出春天的脆弱。
- “争奈春归去”:面对春天的离去,诗人感到无奈与失落。
- “不知庭下有荼”:暗指春天的另一种美,可能被人忽视。
- “偷得十分春色怕春知”:隐含着对春天美丽的珍惜与恐惧,怕美好事物会被别人知晓而失去。
- “淡中有味清中贵”:外表清淡却有深刻的内涵。
- “飞絮残英避”:描绘春天的残余,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逃避。
- “露华微渗玉肌香”:露水轻轻渗入,散发出柔美的香气。
- “恰似杨妃初试出兰汤”:通过杨贵妃的形象,引入一种美好与珍贵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花朵描绘成有情感的生物,增强了作品的感情深度。
- 比喻:使用“杨妃”与“兰汤”的比喻,提升了词的艺术层次。
- 对仗:如“淡中有味清中贵”,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展现了辛弃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花: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 春:代表生命、希望与繁荣。
- 露水:象征着短暂与易逝的美好。
- 杨贵妃:象征着绝世的美丽与珍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杨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昭君
B. 赵飞燕
C. 杨贵妃
D. 西施 -
诗中“群花泣尽”的含义是? A. 花开得很美
B. 花朵在夜雨中凋零
C. 花朵因露水而显得悲伤
D. 花朵被风吹走 -
“淡中有味”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美好的内涵
C. 春天的离去
D. 花的美丽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辛弃疾更加注重对春天的感怀,而李清照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