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挂剑台 张耒 〔宋代〕 上国归来岁月深,悲嗟脱剑挂高林。欲知不负徐君意,便是当年让国心。
白话文翻译: 从京城归来,岁月已深,悲伤地脱下剑挂在高高的林木上。想要知道我没有辜负徐君的心意,就如同当年我让出国位的心一样。
注释:
- 上国:指京城。
- 悲嗟:悲伤叹息。
- 脱剑:指放下武器,象征放弃权力或决心。
- 高林:高大的树木。
- 不负徐君意:徐君,指春秋时期的徐偃王,他因让国而闻名。这里指作者自己没有辜负让国的初心。
- 让国心:指放弃王位或权力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是在他政治生涯中有所反思或遭遇挫折后所作,表达了对初心的坚守和对权力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张耒从京城归来后,对过去的政治生涯进行反思时所作。通过“挂剑”这一动作,表达了他对权力的放弃和对初心的坚守,以及对历史上徐偃王让国行为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挂剑”这一象征性动作,表达了作者对权力的超然态度和对初心的坚守。诗中的“悲嗟”二字,透露出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而“不负徐君意”则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表明他愿意像徐偃王一样,坚守初心,不因权力而迷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国归来岁月深”:表达了作者从京城归来,时间已久,岁月沉淀。
- “悲嗟脱剑挂高林”:通过“悲嗟”和“脱剑”表达了作者的悲伤和放弃权力的决心,“挂高林”则象征性地展示了这一行为的公开和决绝。
- “欲知不负徐君意”:表明作者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像徐偃王一样,坚守初心,不负所托。
- “便是当年让国心”: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作者的初心和决心,如同当年徐偃王的让国行为一样高尚。
修辞手法:
- 象征:通过“挂剑”这一动作,象征放弃权力和坚守初心。
- 对比:将作者的“挂剑”行为与徐偃王的“让国”行为进行对比,强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坚守初心和放弃权力。通过“挂剑”这一象征性动作,作者表达了对权力的超然态度和对初心的坚守,以及对历史上徐偃王让国行为的敬仰。
意象分析:
- 挂剑:象征放弃权力和坚守初心。
- 高林:象征公开和决绝的行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上国”指的是什么? A. 京城 B. 外国 C. 乡村 D. 山林 答案:A
-
“脱剑挂高林”中的“脱剑”象征什么? A. 放弃权力 B. 获得胜利 C. 准备战斗 D. 丢失武器 答案:A
-
诗中的“徐君意”指的是什么? A. 徐偃王的让国行为 B. 徐偃王的政治理念 C. 徐偃王的个人情感 D. 徐偃王的军事策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让国南行》(张耒):另一首表达让国主题的诗作。
- 《徐偃王庙》(陆游):表达对徐偃王的敬仰。
诗词对比:
- 《挂剑台》与《让国南行》:两首诗都表达了让国的主题,但《挂剑台》更侧重于对初心的坚守和对权力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对宋代诗歌的精选和注释。
- 《张耒诗集》:张耒的诗集,包含多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