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上阻风步入宝积山访长老 张耒 〔宋代〕
少年飘泊归淮东,道人住庵何处峰。 知有招提烟水外,雪云山路倒杉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年轻时四处漂泊,如今回到淮东。问道人住在哪个山峰的庵中。知道那座寺庙在烟水之外,雪云覆盖的山路上,杉松倒映。
注释:
字词注释:
- 飘泊:四处流浪。
- 归:回到。
- 淮东:指淮河以东的地区。
- 道人:指僧人。
- 住庵:居住在庵中。
- 招提:寺庙的别称。
- 烟水:指水面上弥漫的雾气。
- 雪云:指覆盖着雪的云。
- 山路:山间的小路。
- 倒杉松:杉松的倒影。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访友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反映了他在归乡途中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耒归乡途中,因风阻而步入宝积山访友,表达了他对归乡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的景色和心情。首句“少年飘泊归淮东”,表达了诗人多年漂泊后的归乡之情。次句“道人住庵何处峰”,引出了访友的主题。后两句“知有招提烟水外,雪云山路倒杉松”,通过描绘烟水、雪云、山路和杉松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归乡的喜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表达了诗人多年漂泊后的归乡之情,情感真挚。
- 次句引出了访友的主题,增加了诗歌的人文色彩。
- 后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意象描绘,如“烟水”、“雪云”、“山路”和“倒杉松”,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
- 使用了倒装,如“雪云山路倒杉松”,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 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水:象征着朦胧和遥远。
- 雪云:象征着纯洁和宁静。
- 山路:象征着归途和探索。
- 倒杉松:象征着自然的美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招提”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山峰 C. 庵 D. 道路
- 诗中的“雪云山路倒杉松”描绘了什么? A. 热闹的市集 B. 幽静的山路 C. 繁忙的码头 D. 广阔的平原
- 诗中的“少年飘泊归淮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忧愁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美丽,与本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题西林壁》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