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十之二)》

时间: 2025-01-04 08:37:05

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

僧房携杖遍曾游。

闲话觉忘忧。

栴檀楼阁云霞畔。

钟梵清宵彻天汉。

别来遥礼只焚香。

便恐是西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
僧房携杖遍曾游。闲话觉忘忧。
栴檀楼阁云霞畔。钟梵清宵彻天汉。
别来遥礼只焚香。便恐是西方。

白话文翻译:

长久以来,我怀念钱塘,那里有临水而建、依山而傍的三百座寺庙。
我曾在僧房中携杖漫游,轻松的闲聊中,烦恼似乎都被忘却。
栴檀木的楼阁在云霞之畔,钟声和梵音在清夜中传遍整个天空。
自从分别后,远方的礼佛只剩焚香一事,真怕这就是西方的极乐世界。

注释:

  •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因钱塘江而得名,因风景如画而闻名。
  • 三百寺:指的是钱塘地区的寺庙数量,寓意众多,表达人们对佛教文化的崇敬。
  • 僧房:僧人的居所,表示与僧侣的亲近与交流。
  • 闲话:轻松的谈话,透露出一种无忧无虑的心境。
  • 栴檀:一种香木,常用于佛教寺庙,象征着清净和圣洁。
  • 钟梵:钟声与佛教的梵音,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
  • 遥礼:远方的祭礼,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
  • 焚香:烧香以示敬意,常见于宗教仪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字子美,号竹坡,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杭州一带。他以清新婉丽的词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

《酒泉子(十之二)》创作于潘阆对故乡的思念之时,他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与对人生的感悟相结合,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感人的情感,将作者对钱塘的怀念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融合在一起。诗的开头,作者通过“长忆钱塘”引入,给人一种长久的思念之感,接着描绘了钱塘的美丽景致,三百座寺庙依山傍水,展现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环境。接下来提及“僧房携杖遍曾游”,描绘出与僧侣的交流与心灵的放松,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随着对栴檀楼阁和钟声的描写,诗中逐渐渗透出佛教的庄重与神圣,营造出一幅夜色苍茫的宁静图景。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远方的惦念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给人以哲理性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故乡的感怀,更是对人生及宗教信仰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忆钱塘: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临水傍山三百寺:描绘出钱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暗示佛教文化的深厚。
  • 僧房携杖遍曾游:表现了作者与僧侣的亲近,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 闲话觉忘忧:体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心态,心灵的放松。
  • 栴檀楼阁云霞畔:栴檀木的楼阁与云霞相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钟梵清宵彻天汉:钟声与梵音在夜空中回响,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 别来遥礼只焚香: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与怀念。
  • 便恐是西方:最后一句则隐含了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体现了对超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临水傍山”和“钟梵清宵”,形成对称美感。
  • 比喻:将焚香与遥礼相结合,传达出一种精神追求。
  • 意象:诗中运用了栴檀、钟声等意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隐喻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的渴求,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钱塘:象征故乡的美好与温馨。
  • 三百寺:代表佛教文化的深厚与普及。
  • 栴檀楼阁:象征清净与高雅的精神追求。
  • 钟梵:象征庄严与神圣,体现出宗教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长忆钱塘”的意思是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未来的向往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别来遥礼只焚香”表达了作者对____的敬仰。 答案:佛教

  3.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哲思。
  • 《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酒泉子》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前者更侧重于春夜的浪漫,而后者则结合了宗教意蕴,体现出对人生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对宋代词作进行详尽分析的书籍。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涵盖众多古诗词作品,便于读者学习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