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越倅杨屯田赴阙
林逋 〔宋代〕
越中分治罢,山水别来初。
诗景多留石,船痕半载书。
野程江树远,公宴郡楼虚。
看塞严徐召,清风满直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和对未来的期望。首先提到越地分治已结束,山水之间的别离是如此新鲜。诗人将美丽的诗景留在了石头上,船只的痕迹仿佛已经漂泊了半年。远方的江边树木显得孤远,公宴所在的郡楼显得空旷。最后,诗人期望着在边塞能得到严徐的召唤,清风吹拂着朴素的居所。
注释:
字词注释:
- 越中:指越地。
- 分治罢:分治的事情已经结束。
- 山水别来初:离开山水的感觉还是很新鲜。
- 诗景多留石:诗的美景多留在了石上。
- 船痕半载书:船的痕迹似乎已经留了半年。
- 野程:指的是野外的行程。
- 江树远:江边的树木显得遥远。
- 公宴:公家的宴会。
- 郡楼虚:郡楼显得空旷。
- 看塞:看望边塞。
- 严徐召:期待严徐的召唤。
- 清风满直庐:清风吹满简单的居所。
典故解析: “越中分治”可指历史上越地的政治分治;“船痕”是指舟行留下的痕迹,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遥远;“清风满直庐”表达了作者对清新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字君复,号雪舟,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自然景色。他的作品常透出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送别友人杨屯田赴阙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中既有对山水的眷恋,也有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开头两句以“越中分治罢,山水别来初”引入,既交代了背景,又表达了对故土的依依不舍。接下来的“诗景多留石,船痕半载书”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所见美景的珍视,仿佛在诉说着他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后面几句则通过“野程江树远,公宴郡楼虚”表现出了一种空旷与孤寂的感觉,强化了离别的氛围。最后一句“看塞严徐召,清风满直庐”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显示诗人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以及对自然美好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远,展现了林逋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中分治罢:表明越地政治局势的变化。
- 山水别来初:表达对自然的眷恋。
- 诗景多留石:强调对美好景象的留存。
- 船痕半载书: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遥远。
- 野程江树远:描绘旅途中的孤独感。
- 公宴郡楼虚:表现宴席的冷清。
- 看塞严徐召:展望未来的召唤。
- 清风满直庐:寄托对自然的向往和祝福。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音乐感。例如,“野程江树远”中的“江树”与“野程”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情感基调中透出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故土与离别的情感。
- 船痕: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回忆。
- 江树:孤独与远方的象征。
- 公宴:人际关系的冷清。
- 清风: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越中”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江南
- B. 北方
- C. 越地
- D. 西南
-
“船痕半载书”中,船痕象征什么?
- A. 旅行的疲惫
- B. 时间的流逝
- C. 船只的损坏
- D. 美丽的风景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依恋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未来的担忧
- D.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送友人》与《送越倅杨屯田赴阙》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林逋则显得更加细腻与沉静,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林逋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林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