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留春》

时间: 2025-01-10 09:24:36

莫愁湖,桃叶渡。

旧是弄舟处。

正好春光,怕又逐潮去。

依稀极浦危楼,楼头人在,倚银管、教留春住。

又风雨。

六代花草凄迷,天低冶城树。

谁更寻芳,马迹半泥絮。

亦知春有时来,春来如故。

怕只是、美人迟暮。

意思解释

祝英台近·留春

作者:曾廉〔清代〕

原文展示:

莫愁湖,桃叶渡。旧是弄舟处。正好春光,怕又逐潮去。依稀极浦危楼,楼头人在,倚银管教留春住。又风雨。六代花草凄迷,天低冶城树。谁更寻芳,马迹半泥絮。亦知春有时来,春来如故。怕只是美人迟暮。


白话文翻译:

莫愁湖边的桃叶渡口,正是我们曾经划舟游玩的地方。正值春光明媚,然而又怕春天会随潮水而去。隐约看到极远处的高楼,楼上的人倚着银管,似乎在留住这春天的美好。又是一场风雨,六代的花草凋零迷乱,天边的冶城树木低垂。谁还会去寻觅花香,马蹄印在泥泞中只留下一片絮状的痕迹。虽然知道春天总会再来,春天的到来也如往常一样,只是美人已然迟暮。


注释:

  • 莫愁湖:位于今浙江省,是风景名胜区。
  • 桃叶渡:渡口名,意指春天桃花盛开时的美好景象。
  • 留春:留住春天的意思,表现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和惋惜。
  • 冶城:古代城池名,象征繁华与衰败。
  • 马迹:马蹄留下的痕迹,暗指游人稀少,景象凋零。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留春”与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密切相关,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流逝岁月的感慨。此诗作中提到的“美人迟暮”,反映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廉,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作者在游历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引发对过往时光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和人事的感叹。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留春》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感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莫愁湖,桃叶渡”引入,生动描绘了一个充满春意的场景,既有自然的美丽,又藏着无限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怕又逐潮去”传达出对春天短暂的忧虑,仿佛在警示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中反复出现的“春”字,不仅体现了春天的特质,也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活力。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起来,通过“六代花草凄迷”展现出春天的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最后一句“怕只是美人迟暮”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青春和美好事物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融情于景,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愁湖,桃叶渡: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引出诗人对往昔游玩的怀念。
  • 旧是弄舟处:强调这是个熟悉的地方,蕴含着作者的个人记忆。
  • 正好春光,怕又逐潮去:春光正好,但又有失去的忧虑,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依稀极浦危楼:远眺高楼,意象模糊,象征着遥远的记忆。
  • 楼头人在,倚银管教留春住:高楼上的人似乎在试图留住春天,体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又风雨:突如其来的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变故。
  • 六代花草凄迷:历史的沧桑与花草的凋零,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 天低冶城树:城外树木低垂,象征着衰败与失落。
  • 谁更寻芳,马迹半泥絮:人迹稀少,春日的美好似乎无人欣赏。
  • 亦知春有时来,春来如故:明白春天总会再来,体现出对生活的宽慰。
  • 怕只是美人迟暮:最终的感慨,青春易逝,令人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美人,形象生动。
  • 对仗:如“风雨”与“花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人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情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美与青春的无限向往和对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莫愁湖:象征宁静与美好。
  • 桃叶渡: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浪漫。
  • 危楼:象征过去的记忆与历史的沧桑。
  • 春天:象征生命与希望。
  • 美人:象征青春与美丽的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莫愁湖”位于哪个省?

    • A. 浙江省
    • B. 江苏省
    • C. 安徽省
    • D. 福建省
  2. “怕只是美人迟暮”的意思是什么?

    • A. 美人依然年轻
    • B. 美人已失去青春
    • C. 美人即将归来
    • D. 美人正在盛开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曾廉的《祝英台近·留春》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但李清照的风格更加柔美细腻,而曾廉则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此为对《祝英台近·留春》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