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祈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时间: 2024-12-29 19:02:20

山行政好又逢溪,况是危峰斗下时。

知与此溪有何隙,遣他不去秪相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行政好又逢溪,况是危峰斗下时。
知与此溪有何隙,遣他不去秪相随。

白话文翻译:

山上正好遇见溪水,况且在危峰斗下的时刻。
我知道与这条溪水有什么隔阂,何必让其他的东西离去,只让它伴随我。

注释:

  1. 山行政好:山上的景色非常好。
  2. 又逢溪:又遇到了溪流。
  3. 危峰斗下时:在高耸的山峰之间,溪水在斗争着流下。
  4. 知与此溪有何隙:知道与这条溪水有什么隔阂。
  5. 遣他不去:让其他的东西不去。
  6. 秪相随:只让溪水陪伴在身边。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思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在山水间漫游时的感受,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开篇就描绘了山水的美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置身于高峻的山峰之间,溪流蜿蜒而下,带给人一种沉醉的感觉。通过“况是危峰斗下时”一句,诗人描绘了山势的险峻与溪流的清澈,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视觉冲击。

诗中“知与此溪有何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似乎在问自己与这条溪流之间是否有隔阂,这种思考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一句“遣他不去秪相随”,更是表现出诗人对溪流的依恋,强调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珍视。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思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展示了宋代诗人的人文精神与自然情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山行政好又逢溪:在山中,正巧遇见了美丽的溪水。
    • 况是危峰斗下时:尤其是在高峰险峻的地方,溪水的流动更显得生动。
    • 知与此溪有何隙:我心中疑惑,这条溪水和我之间有什么隔阂呢?
    • 遣他不去秪相随:我不想让其它的事物离开,只想让溪水陪伴着我。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行政好”与“又逢溪”,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比喻:将溪水比作人类的伴侣,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拟人:使溪水具有人性,表达出对自然的感情。
  3. 主题思想

    • 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宁静时刻的珍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高远、坚韧与挑战。
  • :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流动,代表着自然的灵动与柔情。
  • 危峰:代表着险恶与挑战,突显出自然的壮丽与险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行政好”指的是: A. 山水的清澈
    B. 山上的景色好
    C. 山的高度

  2. “遣他不去秪相随”中的“他”指的是: A. 诗人
    B. 其他事物
    C. 溪水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山行政好又逢溪》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杨万里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静谧与深远。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