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白发闽江上》
时间: 2024-09-19 21:2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
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
天阙恍神游。
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
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
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
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
零露湿轻裘。
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
白话文翻译:
在闽江边上,我已白发苍苍,几次度过中秋佳节。阴晴变化,我曾见过玉塔静卧在寒流之中。今年的三五佳节,明月皎洁,刚刚升起,仿佛我在天宫中神游。俯视人间,万家灯火映照着河面。那些优秀的年轻人,追求欢乐,占据了风头。酒酣之际,欢饮赏月,敲打着凉州的腰鼓。醉意浓时,扶着红袖舞动,不管风摇动仙人的手掌,露水打湿了轻薄的外衣。只怕酒杯空了,外界的忧虑又有何关系呢?
注释:
- 闽江:福建省的主要河流,风景秀丽。
-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团圆。
- 玉塔:指一种美丽的塔,可能象征高洁的理想或风景。
- 冰轮:指明月,形容明亮的月光。
- 天阙:天上的宫阙,象征神仙居所。
- 贤公子:指年轻有为的人。
- 凉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一带。
- 红袖:指女子的袖子,常用于舞蹈或饮酒时的姿态。
- 尊:酒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是宋代的诗人,以词风清丽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事。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诗人借中秋的明月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欢乐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带有一丝对未来的忧虑和无奈。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白发闽江上》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中秋的明月和美丽的江景,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开篇的“白发”二字即揭示了诗人年事已高,面临人生的沉重与思考。接下来的阴晴变化,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无常,突出了一种哲学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玉塔卧寒流”,不禁让人联想到高洁的理想与现实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又转向对当下的欢聚和乐趣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欢乐时刻的珍惜。尤其是“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展现出一种热闹的节日气氛,令人感受到生活的活力与激情。
然而,最后几句却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担忧,“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在欢乐的背后,诗人隐约感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体现出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欢乐的珍惜。这种深邃的情感交织,使整首诗富有层次感,既有欢愉的热烈,又有沉思的幽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
表达了诗人年岁已高,回忆起过往的中秋节日。 -
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
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暗示人生的起伏与不定。 -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
今年的中秋月亮特别明亮,令人陶醉。 -
天阙恍神游。
诗人沉浸在美景中,仿佛进入了仙境。 -
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
俯瞰人间,看到万家灯火,气氛温馨。 -
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
年轻人追求快乐,成为欢庆的中心。 -
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
描绘了饮酒赏月的热闹场景,充满欢快。 -
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
细腻地描绘了醉酒后的轻松与无忧。 -
零露湿轻裘。
描述了清晨的露水,增添了一丝凉意。 -
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
最后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但又释然于此,享受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中秋的月亮比作“冰轮”,形象生动。
- 拟人:自然景色的描写赋予了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
- 对仗:如“阴晴相半”与“皎皎冰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欢聚与沉思之间游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欢乐时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光流逝。
- 闽江:代表自然与家乡情怀。
- 中秋:象征团圆与欢乐。
- 冰轮:象征明亮与希望。
- 贤公子:代表年轻人的追求与乐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着什么?
- A. 年龄增长
- B. 心境平和
- C. 自然美景
-
“阴晴相半”是指什么?
- A. 自然天气变化
- B. 人生的起伏
- C. 中秋的月亮
-
“酒酣喝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欢乐
- C. 思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的思念,而李弥逊则是对生活的整体感悟与欢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李弥逊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