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连江陈丞闵雨》
时间: 2025-01-19 17:4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连江陈丞闵雨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春雨两甲子,夏雨知复多。
麰麦已受弊,波及术与禾。
禾秫尚有望,霖霪人告瘥。
云师挟风伯,斥去烦撝诃。
后土不得乾,浸欲乖时和。
山翁食病粟,一饱宁忧佗。
军储涸邻国,柰此黔赤何。
谁为四达聪,黜陟分两科。
陈谟坐皋夔,御侮用牧颇。
上当天公心,立致击壤歌。
白话文翻译
春雨已经下了两甲子,夏天的雨又更加频繁。
小麦已经受到了损害,连带影响了其他作物。
禾苗和秫米仍然有希望,长时间的雨水让人们感到安心。
云层挟着风神,驱散了烦扰和争论。
大地母亲无法干涸,浸润的土壤却偏离了应有的季节和谐。
山中的老翁吃着病粮,虽然吃饱了,也不知忧虑何在。
军队的储备干涸邻国,这样的情况为何如此严重?
谁来为四方的聪明才智分辨,任意黜陟造成两极分化。
陈谟坐在高处,运筹帷幄以抵御侮辱,利用良好的管理。
上天的公心在于此,立下誓言发出击壤之歌。
注释
- 两甲子:指两次60年,形容时间之久。
- 麰麦:小麦的另一种称呼,指代农作物。
- 霖霪:长时间的雨。
- 后土:大地的母亲,指土地和自然。
- 山翁:山中的老者,象征着自然与朴素的生存方式。
- 军储:军队的粮食储备。
- 皓夔:古代的神话人物,象征智慧和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社会动荡。他的诗作常常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春夏之际,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诗人通过对雨水的描写,反映了农民对天气变幻的期盼与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相互依存。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连江陈丞闵雨》以春雨和夏雨的交替为主线,描绘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诗中前两句直接交代了雨水的频繁,暗示了农作物的不安与困扰。接下来,诗人以“禾秫尚有望”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士人对农业的关切和对自然的敬畏。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引入了更为复杂的社会和政治背景。通过“军储涸邻国”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现实。最后几句中,诗人以“上当天公心”来寄托对天命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期盼,传达出一种希望与无奈交织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李弥逊对自然、农业及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雨两甲子:强调春雨的频繁与持续,暗示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 夏雨知复多:说明夏季雨水更加丰沛,进一步加深对农作物的影响。
- 麰麦已受弊:具体指出小麦因天气变化而受损,突显农民的忧虑。
- 波及术与禾:表明不仅小麦受损,其他作物也受到影响,强调了自然的无情。
- 禾秫尚有望:即使面临困境,依然对未来抱有希望。
- 霖霪人告瘥:长时间的雨水让人们感到安慰,暗示着对丰收的期待。
- 云师挟风伯:描绘自然现象,寓意风雨交加,影响农作物生长。
- 斥去烦撝诃:驱散了人们的烦恼和争论,体现出自然的调和作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雨”与“夏雨”,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相连,形成一种生动的意象。
- 拟人:将自然现象人格化,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表达了对农业的关注与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雨水的描写,反映了农民的希望与无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 山翁:代表自然的智慧与坚韧。
- 军储:象征国家的安危与民生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
- B. 宋
- C. 明
- D. 清
-
诗中提到的“后土”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大地母亲
- C. 天空
- D. 山川
-
诗中“禾秫尚有望”的意思是?
- A. 对未来感到绝望
- B. 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
- C. 对现状感到无奈
- D. 认为天气不会变化
答案
- B. 宋
- B. 大地母亲
- B. 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杜甫《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雨对农业的影响,情感更加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计的深切关怀。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复苏,风格更为清新自然。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此内容构成对《次韵连江陈丞闵雨》的全面解析,涵盖了诗歌的原文、白话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以及互动学习的部分,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