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玉无偏爱,衾绸不忍欺。
甘辛同逆旋。生死独先知。
马鬣苔封合,鱼矶宝帐遗。
酸风入松槚,空作暮山悲。
白话文翻译:
兰和玉并没有偏爱,绸缎的被子也不忍心欺骗。
甘与苦共同逆流而上,生与死的真相独自先知。
马鬃被苔藓封住,鱼钓的地方留下宝贵的帐篷。
酸风吹入松树间,空留一片暮山的悲伤。
注释:
- 兰玉:兰花和玉石,象征珍贵的东西。
- 衾绸:指被子,绸缎制成的。
- 甘辛:甘甜与辛苦,指生活中的甜美与困苦。
- 逆旋:逆流而上,形容艰难的情况。
- 马鬣:马的鬃毛。
- 苔:苔藓,生长在潮湿地方的植物。
- 鱼矶:钓鱼的地方,鱼钓和帐篷的结合。
- 酸风:指带有悲伤情感的风。
- 松槚:松树和槚树,常用来象征孤独与悲伤。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古典典故,但其意境与中国传统诗歌中对生死、孤独、珍贵情感的探讨有很大关联。诗中所提到的兰玉、衾绸等意象,常用于表达珍贵的感情与生活的复杂性,暗示着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与生死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笔触闻名。其作品通常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关注生活的细节与情感的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弥逊对高氏的怀念之际,描绘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生活苦乐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诗歌鉴赏:
《范参议宜人高氏挽诗二首》是李弥逊对已故高氏的哀悼之作,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刻画了生死离别的痛苦与珍贵情感的永恒。诗中开头两句通过“兰玉无偏爱,衾绸不忍欺”,传达出一种深厚的情感,表现了对逝者的无私与珍重。接着“甘辛同逆旋”则深入探讨了生活的艰辛,指出生死之事乃是个体最深刻的体验,生死的真相常常是孤独的,唯有自己才能真正理解。
后半部分“马鬣苔封合,鱼矶宝帐遗”则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出一幅自然与生活交织的画面,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逝去。最后的“酸风入松槚,空作暮山悲”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带有一种无奈与失落,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感情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兰玉无偏爱:兰花和玉石并无偏爱,表现出一种无所依恋的状态。
- 衾绸不忍欺:被子是绸缎制成的,暗示着对过往温暖的依恋。
- 甘辛同逆旋:生活的甘甜与苦涩一起逆流而上,暗示人们在生活中需要面对的艰辛。
- 生死独先知: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会真正理解生命的含义。
- 马鬣苔封合:马鬃被苔藓封住,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无奈。
- 鱼矶宝帐遗:钓鱼的地方留下宝贵的帐篷,暗示曾经的美好与现在的失落。
- 酸风入松槚:悲伤的风吹入松树间,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 空作暮山悲:在暮色中只留下悲伤,表达了对逝去的无尽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和玉比作珍贵的情感,强调其重要性。
- 拟人:将风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其带有悲伤的色彩。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死的思考与人际情感的珍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情感的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玉:象征珍贵与美好,代表珍贵的情感。
- 衾绸:象征温暖与依恋,代表着对逝去的怀念。
- 马鬣: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瞬息万变。
- 酸风:带有悲伤情绪的风,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 暮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玉”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珍贵
- B. 生活的苦涩
- C. 自然风光
-
诗人通过“酸风入松槚”想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与悲伤
- C. 轻松
-
“甘辛同逆旋”表达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生活的甘甜
- B. 生活的艰难
- C. 生活的平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作品中也表达了对生死与离别的感慨,而李弥逊则通过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意象描绘了对往昔的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