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彭祖楼》

时间: 2025-01-14 11:49:30

城上危楼江上城,风流千载擅佳名。

水兼汴泗浮天阔,山入青齐焕眼明。

乔木下泉余故国,黄鹂白鸟解人情。

须知壮士多秋思,不露文章世已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彭祖楼
陈师道 〔宋代〕
城上危楼江上城,
风流千载擅佳名。
水兼汴泗浮天阔,
山入青齐焕眼明。
乔木下泉余故国,
黄鹂白鸟解人情。
须知壮士多秋思,不露文章世已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彭祖楼所看到的壮丽景色:楼高耸入云,俯瞰江城,千百年来都享有盛名。水面宽广,波光粼粼;山峦层叠,令人心旷神怡。在高大树木的掩映下,泉水流淌,让人思念故乡。黄鹂和白鸟在树间鸣唱,传递着人间情感。最后一句提醒人们,许多壮士心中都有秋天的思绪,虽然不轻易展露文章,但世人已为之惊叹。

注释:

  • 危楼:高耸的楼阁,形容楼的高度和险峻。
  • 江上城:指楼上所见的江边城市。
  • 风流千载:形容建筑或人物的风采流传千年。
  • 汴泗:指两条重要的河流,汴河和泗水,象征着广阔的水面。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黄鹂白鸟:鸟类,象征春天和生机。
  • 壮士:指有志之士,诗中指那些胸怀壮志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年—1095年),字希声,号澹泊,北宋时期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登彭祖楼》创作于作者晚年时期,可能是在游历过程中所作。诗歌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沉淀。

诗歌鉴赏:

《登彭祖楼》是一首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优秀作品。诗的开头通过描绘高楼的险峻与江城的壮丽,营造出一种雄伟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水兼汴泗浮天阔,山入青齐焕眼明”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广阔与壮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随后,诗人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乔木与泉水的描写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黄鹂与白鸟的出现则增添了情感的细腻与生动。最后一句的转折,提醒读者壮士虽有万千思绪,但往往隐藏在心底。这既是对自我的反省,也引发读者对壮士情怀的共鸣,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上危楼江上城:高楼耸立,俯视江边的城市,展现出雄伟的景象。
  2. 风流千载擅佳名:这座楼自古以来声名显赫,历经千年仍旧流传。
  3. 水兼汴泗浮天阔:水面宽广,清澈明亮,映衬出浩瀚的天空。
  4. 山入青齐焕眼明:山峦层叠,青翠欲滴,令人心境开阔。
  5. 乔木下泉余故国:在高大的树木下,泉水涓涓流淌,勾起对故国的思念。
  6. 黄鹂白鸟解人情:黄鹂与白鸟的鸣叫传递着人间的情感与温暖。
  7. 须知壮士多秋思,不露文章世已惊:告诉世人,许多壮士心中充满思绪,但他们不轻易表露出来,反而令人惊叹。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兼汴泗,山入青齐”,形成了美妙的音韵。
  • 比喻:用“风流千载”来形容建筑的声名。
  • 拟人:黄鹂和白鸟象征着人情,赋予动物以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壮士情怀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这里不仅展示了外在的自然美,更融入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形成了一种深邃的艺术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楼: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与追求。
  • :象征着流动的时光与人生的旅程。
  • :象征着坚定与不屈的精神。
  • 黄鹂白鸟:象征着和谐与生机,传递着温暖的人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风流千载擅佳名”中的“佳名”指什么? A. 美好的名字
    B. 好的风景
    C. 英雄的事迹
    D. 书籍

  2. 诗中提到的“黄鹂白鸟”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人间情感
    C. 思乡之情
    D. 壮士之志

  3. “须知壮士多秋思,不露文章世已惊”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壮士心怀壮志,文章易见
    B. 壮士有许多思绪,难以表露
    C. 壮士文章流传千古
    D. 壮士不思故国,心无所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描写壮丽山河。
  • 《望庐山瀑布》:李白,展现自然景观的磅礴。

诗词对比:

  • 《滕王阁序》(王勃)与《登彭祖楼》都描绘了高楼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但王勃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身世与理想,而陈师道则更注重自然景色与人情的结合。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