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村
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农夫舂旧谷,蚕妾捣新衣。
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
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
白话文翻译:
二月的春天,村庄的气候温暖,桑树间,戴胜鸟在飞。农夫在舂打旧年的谷物,蚕妇正在捣制新衣。牛马因风而远离,鸡和猪在社日时显得稀少。黄昏时分,林间小路上,鼓声和笛声奏响,仿佛是在为神明的归来而庆祝。
注释:
- 桑间:指桑树之间,桑树是养蚕的主要植物。
- 戴胜:一种鸟,名叫戴胜,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
- 舂旧谷:舂打旧的谷物,指农民在忙于收割和处理粮食。
- 蚕妾:指养蚕的妇女,捣新衣指的是用蚕丝制作新衣服。
- 社稀:社日是指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这里指鸡和猪在这一天较少。
- 鼓笛:指的是传统乐器,通常用于庆祝和仪式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著称,作品涵盖诗、词、赋等多种体裁,尤其以诗歌最为人熟知。
创作背景:春天是农耕的季节,《春村》描绘了农村的春日景象,表现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春天的生机。诗中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诗歌鉴赏:
《春村》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农村的景象,展现了农民的生活和自然的和谐。诗的开头通过“二月村园暖”引出春天的暖意,营造了温馨的氛围。随后的“桑间戴胜飞”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戴胜鸟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接下来的两句“农夫舂旧谷,蚕妾捣新衣”展示了农村的劳动景象,农夫和蚕妾分别代表了农业和丝绸产业,体现了白居易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最后两句“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庄重的气氛,鼓声和笛声暗示着祭祀活动,表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融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表达了白居易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传达出一种和谐、安宁的乡村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月村园暖”:二月的春天,村庄里暖意融融,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桑间戴胜飞”:在桑树之间,戴胜鸟在自由飞翔,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农夫舂旧谷”:农民在忙着舂打去年的谷物,表现出农忙的情景。
- “蚕妾捣新衣”:养蚕的妇女在捣制新衣,象征着繁忙的生活和新生的希望。
- “牛马因风远”:牛马因春风而远去,暗示春天的气息使得动物也变得活跃。
- “鸡豚过社稀”:在祭社的日子,鸡和猪显得稀少,反映出农村的祭祀文化。
- “黄昏林下路”:黄昏时分,林下的小路,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鼓笛赛神归”:鼓声和笛声为神灵的归来而欢庆,展现了人们对神明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农夫舂旧谷,蚕妾捣新衣”,形成了工整的对称。
- 拟人:牛马因风而远,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动作。
- 象征:戴胜鸟象征春天的到来,祭祀活动则象征着对自然和神灵的敬重。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农村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传递出和谐安宁的乡村气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桑树:与养蚕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代表农村经济。
- 农夫和蚕妾:象征着辛勤劳动的人民,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
- 鼓笛:象征节庆和祭祀,反映了农村文化和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桑间戴胜飞”的意思是: A. 农夫在劳作
B. 春天鸟儿在飞
C. 村庄气候寒冷
D. 农田里有蚕 -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田园的宁静
B. 对神明的迎接和庆祝
C. 对春天的感慨
D. 农民的辛勤 -
“舂旧谷”中的“舂”指的是什么动作? A. 种植
B. 收割
C. 打米
D. 运输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描写田园生活的乐趣。
- 《江雪》:描绘雪后孤寂的江边景象,反映出不同的自然意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白居易的《春村》,两首诗都反映了春天的气息,但杜甫更多的是表达战乱带来的忧愁,而白居易则展现了农村的安宁与生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