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唐代〕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话文翻译:
在丘墟和城门外,寒食节上不知哪家在哭泣。
微风吹拂,纸钱在空中飞舞,古墓旁草木繁茂,春意盎然。
棠梨花映衬着白杨树,满是生死离别之地。
幽静的阴间,哭声听不见,只有萧萧的暮雨,伴随着人们的归去。
注释:
- 寒食: 指寒食节,春秋时期的一个传统节日,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吃冷食。
- 丘墟: 指坟墓,墓地的意思。
- 纸钱: 在祭祀时烧给死者的纸币,象征着给阴间的供奉。
- 冥寞: 指阴间的寂静。
- 重泉: 指坟墓的泉水,寓意死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多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
《寒食野望吟》是白居易在寒食节期间创作的,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寒食节是一个缅怀亡人的节日,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寒食野望吟》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对墓地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生死离别的主题。诗的开头,诗人置身于丘墟和城门外,表达了对逝者的惋惜。这种环境的选择,既有对亡灵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对死亡的反思。接着,纸钱飞舞,古墓绿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似乎在告诉人们,即便在生死之间,春天的到来也无处不在,生命的循环依然存在。
第三联中,棠梨花的绽放与白杨树的高耸,象征着生命与死亡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令人感伤,也让人思考生与死的关系。而最后一句“萧萧暮雨人归去”,则在静谧的雨声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孤独,仿佛在诉说着无数个生离死别的故事。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和情感的流露上,表现出白居易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在墓地和城门外,寒食节时不知哪家在哭泣。
-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风吹着空旷的野外,纸钱在空中飞舞,古墓旁春草繁茂。
-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棠梨花映衬着白杨树,这里满是生死离别的地方。
-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阴间的哭声听不见,只有萧萧的暮雨伴随着人们的归去。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寒食节与生死离别的情感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 “风吹旷野纸钱飞”中,风被赋予了动作,增加了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情景,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人们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生命的敏感与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丘墟: 象征死亡与哀悼,体现了对逝者的怀念。
- 纸钱: 代表人们对亡灵的祭祀,彰显对生死的尊重。
- 棠梨花: 生命的象征,带有生机与希望。
- 白杨树: 高耸入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吃热饭
B. 烧纸钱
C. 赏花
D. 祭祖 -
诗中“冥寞重泉”指的是什么?
A. 墓地的泉水
B. 明亮的泉水
C. 生命的泉水
D. 河流的泉水 -
“棠梨花映白杨树”这句诗反映了什么?
A. 生与死的对比
B. 自然的美
C. 人的孤独
D. 时光的流逝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孟郊的《登科后》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但白居易更侧重于生死离别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动乱给人带来的苦痛。两者在主题上互为补充,丰富了唐诗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研究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