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扈跸渡河日,进呈御览》
时间: 2025-01-19 12:24: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江东去 扈跸渡河日,进呈御览
作者: 夏言 〔明代〕
九曲黄河,毕竟是天上,人间何物。
西出昆仑东到海,直走更无坚壁。
喷薄三门,奔腾积石,浪卷巴山雪。
长江万里,乾坤两派雄杰。
亲随大驾南巡,龙舟凤舸,白日中流发。
夹岸旌旗围铁骑,照水甲光明灭。
俯仰中原,遥瞻岱岳,一缕青如发。
壮观盛事,己亥嘉靖三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和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盛事的赞美。黄河九曲蜿蜒,毕竟是天上的神物,世间何物能够与之相比?它从昆仑山西出,直通东海,再没有任何坚固的屏障。浪涛汹涌,水流奔腾,卷起了巴山的积雪。长江万里悠长,天地间两派英杰并存。亲随皇帝南巡,龙舟凤舸在阳光下划行。两岸旌旗招展,铁骑环绕,水面上的甲光闪烁。俯瞰中原,远望岱岳,青山如发丝般轻柔。壮观的盛事发生在己亥年(公元1549年)嘉靖三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扈跸:皇帝出巡的仪仗。
- 进呈:上呈,献给。
- 九曲黄河:形容黄河的曲折。
- 喷薄:形容水势强劲,向上喷涌。
- 甲光明灭:形容铠甲的光芒闪烁。
典故解析:
-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名山,象征着神圣和高远。
- 巴山雪:指巴山地区的雪,形象地描绘出浪涛卷起雪花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子昇,号止庵,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为人刚直,曾在明朝嘉靖年间任职,参与政治,因忠直而屡遭贬谪。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嘉靖三年,正值皇帝南巡的盛事,诗人随行,目睹壮观场景,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及对盛事的赞美。
诗歌鉴赏:
《大江东去》是一首宏伟壮丽的诗作,夏言通过描绘长江和黄河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盛事的自豪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九曲黄河”与“长江万里”的对比,展现了两条大河的雄伟气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韧。尤其是“夹岸旌旗围铁骑,照水甲光明灭”一句,生动描绘了皇帝南巡的壮观场面,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国家前途的美好期盼。诗中多次使用了夸张与对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气势磅礴,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强调了江河与国家的紧密联系。最后一联“壮观盛事,己亥嘉靖三月”不仅是时空的定位,也让整首诗的历史感与纪实性增强,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曲黄河: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曲折与神秘,象征着力量与历史。
- 毕竟是天上,人间何物:表达了对黄河的崇高敬意,认为其与世间其它事物无法相比。
- 西出昆仑东到海:描绘黄河的流向,强调其源远流长。
- 喷薄三门,奔腾积石:形象地描绘了激流的壮观景象。
- 浪卷巴山雪:描绘了黄河的浪涛如雪般壮丽。
- 长江万里,乾坤两派雄杰:强调长江的壮阔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
- 亲随大驾南巡:指随皇帝出行,增加了诗的庄重感。
- 夹岸旌旗围铁骑,照水甲光明灭:描绘出皇帝巡游时的壮观场面。
- 俯仰中原,遥瞻岱岳,一缕青如发: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眷恋。
- 壮观盛事,己亥嘉靖三月:强调了这次盛事的历史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河比作“天上”的神物,夸大其壮丽与神秘。
- 对仗:如“夹岸旌旗围铁骑”与“照水甲光明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长江和黄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 长江:代表着中国的繁荣与发展。
- 旌旗:象征着国家的威严与荣耀。
- 铁骑: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守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曲黄河”主要指的是哪个河流?
- A. 长江
- B. 黄河
- C. 珠江
-
诗中描绘的盛事发生在哪一年?
- A. 1548年
- B. 1549年
- C. 1550年
-
诗中“夹岸旌旗围铁骑”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
- A. 战斗场面
- B. 皇帝南巡的盛况
- C. 农田丰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与《大江东去》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前者更注重瞬间的捕捉与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强调了历史的厚重与国家的盛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夏言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