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兴潮半落,渔浦日初昏。
岳面云收脚,沙头浪积痕。
楼钟鸣野寺,船鼓入江村。
回首长安路,归心几断魂。
白话文翻译:
西兴的潮水刚刚退去,渔港的日头正开始昏暗。
岳阳的山峰上,云雾已经散去,脚下沙滩上留下了波浪的痕迹。
寺院的钟声在野外回响,船只的鼓声传入江边的村庄。
回首长安的路,归家的心情几乎让人魂断。
注释:
- 西兴: 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水域丰富,渔业发达。
- 潮半落: 潮水刚退去,表明时间是傍晚时分。
- 渔浦: 渔民聚集的港口。
- 岳面云收脚: 岳阳楼所在的岳阳,形容山的云雾散去,视野开阔。
- 沙头浪积痕: 沙滩上留下了波浪的痕迹,体现自然景观。
- 楼钟鸣野寺: 寺庙的钟声在野外回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船鼓入江村: 船只的鼓声传入江边村庄,展现生活气息。
- 回首长安路: 远方的长安,象征着归属和思乡之情。
- 归心几断魂: 归家的心情让人感到忧伤,体现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生活在宋代,是一位不太为人所知的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冷暖,风格清新豁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西兴时,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在游历中的孤独感和对归家的渴望。
诗歌鉴赏:
《西兴》通过对傍晚时分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乡愁。开篇的“西兴潮半落,渔浦日初昏”,描绘了潮水退去、日头西斜的宁静画面,给人一种轻松悠然的感觉;而在此背景下,诗人又通过“岳面云收脚,沙头浪积痕”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身处景中的沉思。
随着诗歌的推进,寺庙的钟声和船只的鼓声交织着,形成了一种富有层次感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人们的生活与思念。最后一句“回首长安路,归心几断魂”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归家的迫切愿望,使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忧伤,激发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兴潮半落,渔浦日初昏: 描述傍晚时分的宁静与优美,潮水退去,渔港的日光逐渐消失,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
- 岳面云收脚,沙头浪积痕: 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感受到山的雄伟与沙滩的柔软。
- 楼钟鸣野寺,船鼓入江村: 生活的气息在寺庙的钟声与船只的鼓声中体现,展现了一种人间烟火气。
- 回首长安路,归心几断魂: 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长安是归宿的象征,归心如箭,使人感到心灵的牵挂。
修辞手法:
- 比喻: “归心几断魂”将归家的心情形象化,强调了思乡情切。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场景,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表达了人对家乡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渔浦: 代表人们的生活与劳动。
- 岳面: 象征壮丽的自然与人类的渺小。
- 钟声: 传达宁静与思考。
- 长安路: 象征归属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兴潮半落”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早晨
B. 正午
C. 傍晚 -
“楼钟鸣野寺”中,“钟”声的来源是什么?
A. 渔船
B. 寺庙
C. 山峰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迷惘
B. 归属感与思乡
C. 欢快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思乡情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虽是不同题材,但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
- 王维《送别》: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思念之情,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