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道院》

时间: 2025-01-06 13:21:40

阙角溪城下,千年黑蟒蟠。

云深仙宅窅,竹密醮坛寒。

汉量铜花绿,隋钟火籀凡。

天风步虚静,微月听鸣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阙角溪城下,千年黑蟒蟠。
云深仙宅窅,竹密醮坛寒。
汉量铜花绿,隋钟火籀凡。
天风步虚静,微月听鸣銮。

白话文翻译:

在阙角溪城下,千年黑蟒蜿蜒盘绕。
云层深厚,仙人的宅邸深邃,竹林密布,祭坛显得寒冷。
汉代的铜花青绿,隋代的钟声显得平常。
天风轻轻地在空中游荡,微弱的月光下听到鸣响的仪仗声。

注释:

  • 阙角:指城门的角落,这里具体指阙角溪的地名。
  • 黑蟒蟠:黑色的蟒蛇蜿蜒盘绕,象征着古老的历史和自然的力量。
  • 仙宅: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暗示着高人隐居的境地。
  • 醮坛:指道教祭祀用的坛,通常用于仪式和祈福。
  • 汉量铜花绿:汉代的铜器因青铜氧化呈现出绿色的样子,象征历史的厚重。
  • 隋钟火籀:指隋代的钟,火籀是古代书写材料,这里用来形容钟声的平常。
  • 鸣銮:指仪仗队中的乐声,通常用于庆典和重大场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字子平,号紫云,江南人。他以抒情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宛陵道院》创作于宋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中描绘的道院和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宛陵道院》是一首蕴含丰富意象的古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道教文化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氛围。首句“阙角溪城下,千年黑蟒蟠”开篇即引人入胜,描绘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场景,黑蟒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古老的历史。接下来的“云深仙宅窅,竹密醮坛寒”则展现出道教的神秘与庄严,云雾缭绕的仙宅与寒冷的祭坛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第三联“汉量铜花绿,隋钟火籀凡”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汉代的青铜器和隋代的钟声,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暗示着古代文化的延续与变迁。

最后一联“天风步虚静,微月听鸣銮”则通过自然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天风轻拂,月光微弱,仿佛在聆听着那遥远而神秘的乐声。这种静谧的氛围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放松与宁静,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阙角溪城下,千年黑蟒蟠
    诗人描绘了阙角溪下的古老景象,黑蟒的盘绕象征着历史的悠久。

  2. 云深仙宅窅,竹密醮坛寒
    云雾缭绕的仙宅与寒冷的醮坛构成了一幅静谧的道教景象,传达出神秘的气氛。

  3. 汉量铜花绿,隋钟火籀凡
    通过历史遗物的描写,唤起对古代文化的追忆,反映了历史的沉淀。

  4. 天风步虚静,微月听鸣銮
    自然的宁静与微弱的月光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象征着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黑蟒比喻历史的悠久,云深仙宅比喻道教的神秘。
  • 对仗:如“汉量铜花绿,隋钟火籀凡”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与历史的意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深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自然幽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蟒: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神秘。
  • 仙宅:代表道教文化的高深与神秘。
  • 醮坛:体现祭祀的庄重与神圣。
  • 铜花、钟声:唤起对古代文明的怀念与感慨。
  • 天风、微月:传达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黑蟒”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力量
    • B. 历史的悠久
    • C. 道教的神秘
    • D. 以上都是
  2. “醮坛”在诗中表示什么?

    • A. 祭祀的场所
    • B. 生活的地方
    • C. 休闲的场所
    • D. 学习的地方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城市生活的怀念
    • B. 对自然与道教文化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批判
    • D. 对民俗的描绘

答案:

  1. D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宛陵道院》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陈允平则强调道教文化的氛围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