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作者:陈允平 〔宋代〕
柳丝挽得秋光住。肠断驿亭离别处。
斜阳一片水边楼,红叶满天江上路。
来鸿去雁知何数。欲问归期朝复暮。
晚风亭院倚阑干,两岸芦花飞雪絮。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丝轻轻挽住了秋光,
在驿亭离别的地方,令人肠断。
夕阳洒在水边的小楼上,
江上的路上红叶如满天飞舞。
来去的鸿雁,数量又有多少呢?
想问它们的归期,却朝朝暮暮都无从得知。
晚风轻拂,亭院中我倚着栏杆,
两岸的芦花如飞雪般飘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丝:柳树的细长枝条,象征柔美与春意。
- 肠断:形容因离别而心痛,肠子都似要断了。
- 斜阳:指傍晚的阳光,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红叶:秋天的红色树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来鸿去雁:比喻往来的人或事。
- 欲问归期:想要询问归来的时间。
- 晚风:指傍晚的微风,带来凉意。
- 芦花:生长在河边的植物,白色的羽毛状,常象征飘零。
典故解析:
“来鸿去雁”常用来形容离别或思念,出自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用于表达相思之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词人,生平鲜有记载,作品风格细腻、情感丰富,善于用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可能是在一个离别的季节创作,表达了诗人在秋天临近时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归期无望的惆怅。
诗歌鉴赏:
《玉楼春》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美丽的感觉。开头的“柳丝挽得秋光住”描绘了柳树的柔美与秋天的宁静,带有一种温柔的忧伤。接下来的“肠断驿亭离别处”则直接表明了离别的痛苦,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中“斜阳一片水边楼,红叶满天江上路”通过鲜明的视觉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夕阳的余晖洒在水边的小楼上,红叶飞舞,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惆怅的氛围。这种美丽与忧伤的结合,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来鸿去雁知何数,欲问归期朝复暮”则表达了对往来鸿雁的思念以及对归期的无奈,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渴望感到无力。最后一句“晚风亭院倚阑干,两岸芦花飞雪絮”描绘了诗人在亭子中倚栏而望的场景,晚风轻拂,芦花飘飞,仿佛一切都在提醒着他那份孤独与思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丝挽得秋光住:柳枝轻柔地挽留住了秋天的光景,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依恋。
- 肠断驿亭离别处:因离别而心痛,驿亭成为了悲伤的象征。
- 斜阳一片水边楼:夕阳西下,映照着水边的小楼,画面宁静而动人。
- 红叶满天江上路:秋天的红叶洒满江边的道路,富有诗意,传达了时光的流逝。
- 来鸿去雁知何数:往来的鸿雁数量不知,象征着思念与不舍。
- 欲问归期朝复暮:想询问归期,却只能在朝夕之间惆怅。
- 晚风亭院倚阑干:诗人倚靠在亭子的栏杆上,感受着晚风,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心境。
- 两岸芦花飞雪絮:两岸的芦花随风飘舞,像雪花一样,增添了离愁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色比作美好的时光。
- 拟人:柳丝仿佛有生命般在挽留。
- 对仗:上下句相互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借助秋天的自然景色,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亲友的思念,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丝:春天的象征,代表柔情和思念。
- 斜阳: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红叶:秋天的象征,寓意着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代表往来的人生。
- 芦花:象征孤独与飘零,增添了离愁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柳丝挽得秋光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依恋
C. 怨恨 -
填空题:
诗中“来鸿去雁知何数”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思念。 -
判断题:
“晚风亭院倚阑干”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惆怅。 (对/错)
答案:
- B
- 离别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别绪,风格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展现了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允平的《玉楼春》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乡情,但前者更多地关注离别的情感,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意象使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