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宇宙初开闢,何神立此山。
中流天柱石,大地海门关。
浪恶蛟龙怒,云深虎豹闲。
潮期与日月,千古一循环。
白话文翻译:
在宇宙刚刚形成之时,是什么神灵在这里建立了这座山?
这山像中流的天柱石,犹如大地的海门关。
波涛汹涌,蛟龙在怒吼,云层深处,老虎和豹子在悠闲地游荡。
潮汐的周期与日月交替,千古以来都是这样循环不息。
注释:
- 开闢:开创,开启。
- 神:这里指代掌控自然的神灵。
- 中流:指河流的中间部分。
- 天柱石:指支撑天地的柱子,比喻这座山的巍峨。
- 海门关:比喻大海的出入口,象征着自然的界限。
- 浪恶:波浪汹涌,形容海洋的凶险。
- 蛟龙:传说中的水中龙,象征凶猛。
- 潮期:潮水的变化周期。
- 千古:千年以来,强调时间的悠久。
典故解析:
- 天柱:传统文化中,常用“天柱”来形容支撑天地的巨大力量,出现在古代神话和道教文化中。
- 蛟龙:在古代文学中,蛟龙常常象征着强大的水生力量,寓意风暴和动荡。
- 日月:日月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规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深刻的自然描写和哲思著称,常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自然景观壮丽的背景下,表现了诗人对宇宙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敬与探索精神。
诗歌鉴赏:
《登招宝山》是一首宏大而又富有哲思的诗,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开篇即提到宇宙初开,给予人一种时空的广阔感,诗人用“何神立此山”引发读者对自然形成的思考,暗示着自然界中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接着,通过“中流天柱石”和“大地海门关”的比喻,诗人将这座山比作宇宙和大地的支柱,体现了其坚韧和巍峨。随后,“浪恶蛟龙怒,云深虎豹闲”则将自然的威严与生物的悠闲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及其内在的和谐。最后一句“潮期与日月,千古一循环”则将自然现象与时间的流逝结合,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永恒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宇宙初开闢,何神立此山:
- 表达了宇宙初生的壮阔,自然界的形成仿佛依赖于某种神秘力量。
-
中流天柱石,大地海门关:
- 通过比喻,强调山的高大和重要性,象征着自然的界限和支撑。
-
浪恶蛟龙怒,云深虎豹闲:
- 描绘了自然的对立面,波涛汹涌的激烈和云雾中动物的从容,反映出自然的多样性。
-
潮期与日月,千古一循环:
- 最后总结自然的规律,强调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的周期性,启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天柱石”和“海门关”。
- 对仗:如“浪恶蛟龙怒,云深虎豹闲”,前后句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云和动物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和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反映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诗人通过对山、海、潮汐和动物的描绘,探讨了自然的力量与规律,传达出一种哲学思考和生命的循环观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宇宙:象征着无尽的空间与时间。
- 神:代表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 山:象征力量与坚韧。
- 海:代表变幻莫测的自然。
- 潮汐:象征时间的循环与规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柱”象征什么? A. 太阳
B. 支撑自然的力量
C. 交通枢纽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个人情感
B. 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C. 社会现象 -
“浪恶蛟龙怒”中“蛟龙”代表什么? A. 温和的生物
B. 凶猛的力量
C. 美丽的动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的作品,表现对自然壮观景象的赞美。
- 《早发白帝城》: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清晨的自然美景和时光的流逝。
诗词对比:
- 《登高》(王维)与本诗同样描绘山的壮丽与自然的情感,但王维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陈允平则更注重对宇宙和自然规律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