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詹仲通县尉》
时间: 2025-01-04 13:46: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詹仲通县尉》
秋郊送行色,执别临清流。
风神掣回柳,故故牵衣裘。
吟螀附草际,催客登兰舟。
问客何所之,驾言京阙游。
愚闻京阙间,多难三春秋。
阃外炙鱼肉,阙风罗羊头。
鼎却吠尧犬,冠还沐楚猴。
和戎重输费,廓庙有隐忧。
赈荒少储蓄,郡国无良谋。
飞蝗蔽日月,兆龟拆田畴。
君以经济材,抱负冲斗牛。
家传医国秘,殊不诸子俦,
有用即隆平,岂特为东周。
原君掳绪余,咳唾开冕旒。
管领一世雄,克复归神州。
贱子忝知遇,脱网将从游。
相随上凌烟,也胜登瀛洲。
作诗告于君,君其许之不。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郊外送别你,目送你逐渐远去,河水清澈流淌。
春风将柳条轻轻摇动,我不由自主地拉扯着你的衣裳。
秋虫在草丛中吟唱,催促着客人上船远行。
我问你要去哪里,你说是前往京城游玩。
我听说京城之间,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春秋更迭。
城外美味的鱼肉,城内却只有羊头的冷风。
鼎中狗吠声阵阵,冠上还沐浴着猴子的欢笑。
和戎的费用沉重,庙宇中隐隐有忧虑。
赈灾的粮食储备不足,郡国之间缺乏良策。
蝗虫遮天蔽日,田地被龟兆拆毁。
你是以经济之才,心怀壮志如牛斗。
家中传承医国的秘方,非同一般的子弟。
有用之人方能得志,岂止是为了东周的荣华。
原君掳走遗绪,咳唾间开启冕旒。
掌管一世的雄才,终将复兴神州大地。
我这卑微之人感激遇见,脱离枷锁将随游。
愿与君共登凌烟阁,胜过登上瀛洲的荣光。
作诗告知你,希望你能答应我。
注释:
- 执别:握着分开的手,表示依依惜别。
- 清流:清澈的河流,这里指送别时的景象。
- 吟螀:秋虫在吟唱,体现秋天的气息。
- 京阙:京城,指的是当时的都城。
- 阃外:城外,形容处于边界的地方。
- 赈荒:赈济灾荒,指施救于遭灾的人。
- 飞蝗:蝗虫,象征自然灾害。
- 经济材:指有才能的经济人才。
- 脱网:脱离束缚或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谊,风格质朴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前往京城任职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提到的京城,暗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与社会问题。
诗歌鉴赏:
《送詹仲通县尉》是一首具有浓厚情感的送别诗,华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了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理想。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随着诗句的深入,转入对京城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时局的忧虑相互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入思考。
在用词上,华岳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清流”、“飞蝗”等,不仅是自然的描写,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全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通过问候、叙述与感慨的交替,形成了一种流畅的叙事节奏,让读者感受到送别的沉重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天的郊外,送别友人,展现依依惜别之情。
- 风中柳条摇曳,拉扯着衣裳,展现送别的情深意重。
- 草际秋虫吟唱,催促友人登舟,营造了送别的氛围。
- 询问友人去向,友人答曰京阙游,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 诗人对京城的多难之言,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
- 对比阃外与阙内的物质享受,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
- 诗中提到的“和戎”与“赈荒”,展示了社会的动乱与民生困苦。
- 诗人把自己与友人寄托于经济才能与理想,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情的深厚与社会的沉重。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吟螀”,使景物生动、灵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送别之情展开,同时反映了对国家时局的关切与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既关注个人命运,也关心社会的未来,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郊:象征送别的孤独与凋零。
- 清流:传达了清澈与纯净的情感。
- 飞蝗:象征天灾人祸,暗示社会动荡。
- 兰舟:象征着远行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流”指代什么?
A. 河流
B. 友情
C. 生活
D. 理想 -
诗人对京城的看法是?
A. 充满希望
B. 艰难困苦
C. 享乐安逸
D. 和平安定 -
诗中提到的“飞蝗”象征什么?
A. 繁荣
B. 天灾人祸
C. 友情
D. 理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对比华岳的《送詹仲通县尉》与杜甫的《赠花卿》,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都在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社会的关注,但华岳更侧重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对比,而杜甫则更直接地表现出对民生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华岳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