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右秋二首》

时间: 2025-01-20 01:27:48

梅花飞雪满霜洲,洲上行人去莫留。

蜡炬结花催管籥,雁声唤客上兰舟。

莫嫌冰炭情难入,自是薰犹味不侔。

执节从教少知遇,勿于世路学沉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赵右秋二首
梅花飞雪满霜洲,
洲上行人去莫留。
蜡炬结花催管籥,
雁声唤客上兰舟。
莫嫌冰炭情难入,
自是薰犹味不侔。
执节从教少知遇,
勿于世路学沉浮。

白话文翻译:

梅花飞舞的雪花覆盖了霜冻的洲岸,
洲上的旅人不要停留。
蜡烛的烛泪如花般滴落催促着管乐,
大雁的鸣声唤来客人登上兰舟。
不要嫌弃冰与炭的情感难以融入,
本是薰衣草的香气更是无与伦比。
要坚守节操,即使知遇之恩少,
不要在世间的道路上学着沉浮。

注释: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飞雪:描绘冬天的情景,给人清冷之感。
  • :指河中小岛,诗中代表旅途的场所。
  • 蜡炬:蜡烛,象征光明与温暖。
  • 管籥:指乐器,代表音乐的美妙。
  • 兰舟:兰花装饰的小船,象征高雅与远行。
  • 冰炭:比喻冷暖情感的对立。
  • :指香气,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执节: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操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人情世事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华岳在送别友人赵右秋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中渗透着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赵右秋二首》通过描绘冬天梅花和飞雪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清冷的氛围,诗人以此寄托对友人的送别之情。首联中的“梅花飞雪”不仅描绘了冬日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去的孤独感。接下来的“洲上行人去莫留”,则是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第二联中,诗人用“蜡炬结花催管籥”来表现离别时的紧迫感,蜡烛的烛泪如花般滴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珍贵。同时,“雁声唤客上兰舟”则用大雁的叫声唤起旅人的离去,增添了离别的哀愁。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情感的哲理思考,“莫嫌冰炭情难入”提醒人们,不同的情感是无法强求的,而“自是薰犹味不侔”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最后两句“执节从教少知遇,勿于世路学沉浮”则强调了在世俗的纷扰中,保持自己的操守和初心的重要。

整首诗情感深邃,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祝福与人生的感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梅花飞雪满霜洲:梅花与雪交织,描绘出冬季的寒冷与孤独。
  2. 洲上行人去莫留:行人匆匆离去,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
  3. 蜡炬结花催管籥:蜡烛的烛泪如同花瓣,催促着离别的乐声。
  4. 雁声唤客上兰舟:雁鸣声唤起旅客,象征着新的启程。
  5. 莫嫌冰炭情难入:感情的冷暖无法相融,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
  6. 自是薰犹味不侔:美好的事物自有其独特的香气,强调珍惜真实的感情。
  7. 执节从教少知遇: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知遇之恩少也不改初心。
  8. 勿于世路学沉浮:警示人们不要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烛的烛泪比作花,生动形象。
  • 对仗:如“冰炭情难入,自是薰犹味不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梅花与雁声分别象征着坚韧与归途,富有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人生的离别与坚持,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的精神。
  • :象征寒冷与孤寂。
  • 蜡炬:象征温暖和光明。
  • 兰舟:象征高雅与远行。
  • 冰炭:象征感情的冷暖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梅花飞雪”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d) 秋天

  2. “蜡炬结花催管籥”中的“蜡炬”指的是什么? a) 蜡烛
    b) 花朵
    c) 乐器
    d) 旅人

  3. 诗中“执节从教少知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失望
    b) 坚持自己的信念
    c) 对友人的祝福
    d) 对人生的怀疑

答案:

  1. c) 冬天
  2. a) 蜡烛
  3. b) 坚持自己的信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偶成》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华岳的《送赵右秋二首》与李白的《送友人》在主题上都有离别的情感,但华岳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壮志与自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华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