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上人游方既归林下焚香诵经以严报地相见欣然留不欲去遂赋小诗》
时间: 2025-01-14 01:24:38意思解释
诚上人游方既归林下焚香诵经以严报地相见欣然留不欲去遂赋小诗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原文展示:
委曲披高下,虚明得静深。
佛香平日愿,经卷本来心。
地据三车上,尘无一点侵。
出山应有恨,何处似如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虔诚地在山林中焚香诵经的场景。他的身心在高低起伏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宁静,佛香的气味承载着他平日的愿望,而经卷则是他心灵的真实写照。此时,他的心境如同三车重物稳稳地放在地上,没有一丝尘埃的侵扰。虽然他出山后可能会有遗憾,但在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满足与宁静。
注释:
- 委曲:指曲折、蜿蜒的样子,这里形容山水的形态。
- 虚明:指空灵而明亮的境界,强调内心的宁静。
- 经卷:佛教经典,这里指代修行的内容。
- 地据:稳固地坐落于地面,形容心境的安稳。
- 三车:比喻重物,这里暗示心灵的承载力。
- 出山应有恨:出山后可能会有对山林生活的留恋和不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之仪,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多表现对佛教的信仰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李之仪在山林中游方,焚香诵经,表达他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凝练,内容上却蕴含深厚的哲理。诗人通过描述静谧的山林生活,表达了他对内心平和的追求。诗的前两句通过“委曲披高下”与“虚明得静深”展现出山水的变化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珍惜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展现出一种出世的情怀。在整体上,诗歌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委曲披高下”:描绘自然景观的曲折与变化,象征人生的起伏。
- “虚明得静深”: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清晰,强调修行的心境。
- “佛香平日愿”:佛香代表着愿望的寄托,表明诗人对佛教的信仰。
- “经卷本来心”:经卷象征着真诚的修行,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地据三车上”:以稳固的地面比喻心灵的安定。
- “尘无一点侵”:心境清净,没有外界的干扰。
- “出山应有恨”:出山后对过往的留恋与不舍。
- “何处似如今”:对当前宁静生活的珍惜与感慨。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意境,例如“委曲披高下”与“虚明得静深”形成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佛教修行的执着,传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山水:象征自然的变幻和人生的起伏。
- 佛香:代表信仰与愿望的寄托。
- 经卷:象征修行的真理与内心的真实。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佛香”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信仰与愿望
- C. 权力
- 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珍惜
- C. 漠然
- “出山应有恨”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生活的失落
- B. 对山林生活的留恋
- C. 对朋友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佛香”象征什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李之仪的诗歌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之仪则更侧重于佛教修行的内心探索。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