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时间: 2024-09-19 20:38:57

细听春山杜宇啼。

一声声是送行诗。

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

而今堪诵北山移。

意思解释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原文展示: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白话文翻译:

仔细听,春天的山中,杜鹃鸟在啼叫。每一声都是送别的诗句。今天早晨,白鸟背着人飞翔。面对郑子真,我独自在岩石上卧着,正好赶上陶元亮的菊花盛开。如今北山的风景,依旧值得吟诵。

注释:

  • 杜宇:指杜鹃鸟,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其啼叫声常与别离相关联。
  • 郑子真:指郑思肖,唐代诗人,以其诗词而闻名。
  • 陶元亮: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其隐逸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菊花期:指菊花盛开的季节,象征着高洁和长寿。
  • 北山移:指北山的景色在不断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军事家,生于山东,后迁居南宋都城临安。他的词以豪放、激昂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与友人分别之际,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悟。词中通过杜鹃啼鸣与白鸟飞翔的意象,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在结构上较为松散,表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风格。开头以“细听春山杜宇啼”引入,杜鹃的啼声不仅体现了春天的气息,更是离别时的情绪寄托。接着“朝来白鸟背人飞”通过描绘白鸟飞翔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主题,白鸟象征着自由与希望,然而此时却成为了离别的代言。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以对话的方式提到郑子真,显示出心中对友人的思念。而“趁陶元亮菊花期”则是对陶渊明的致敬,暗含着一种隐逸的生活理念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菊花盛开也象征着人生的另一种丰收。最后一句“而今堪诵北山移”则通过北山的变化,隐喻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也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听春山杜宇啼:细细地倾听春天山中杜鹃的啼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春意的氛围。
  2. 一声声是送行诗:每一声杜鹃的啼鸣仿佛都是在送别我,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情绪。
  3. 朝来白鸟背人飞:早晨,白鸟飞翔,背着人离去,象征着远行与离别。
  4. 对郑子真岩石卧:在岩石上,面对郑子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依恋。
  5. 趁陶元亮菊花期:正值陶渊明的菊花盛开时节,暗示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6. 而今堪诵北山移:现在北山的风景变迁,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感叹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拟人:杜鹃的啼鸣被赋予了情感,成为送别的代言。
  • 对仗:如“白鸟背人飞”与“杜宇啼”形成对比,增强了意象的对称性。
  • 象征:杜鹃、白鸟、菊花等意象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离别、自由与高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辛弃疾对人情与自然的独特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宇:象征着春天与离别,常被视为哀愁的象征。
  • 白鸟:象征着自由与远行,带有对未来的希望。
  • 菊花:象征着高洁与长寿,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北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细听春山杜宇啼”中的“杜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山

  2. “朝来白鸟背人飞”中,白鸟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离别与希望
    b) 哀伤与孤独
    c) 春天的来临

  3. “趁陶元亮菊花期”中的“陶元亮”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答案:

  1. b) 一种鸟
  2. a) 离别与希望
  3. c)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煜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与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均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时光的珍惜,前者更加细腻而含蓄,后者则豪放而奔放,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集》
  • 《宋词选》
  • 相关学术文章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