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时间: 2025-01-20 01:22:13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

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

夕阳山影自萧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作者: 王鹏运 〔清代〕

苜蓿阑干满上林,
西风残秣独沉吟。
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
驰驱枉抱百年心。
夕阳山影自萧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满是苜蓿的阑干,生机盎然。然而,随着西风的吹拂,残存的饲料让我感到孤独和沉思。曾经辉煌的台地,不知现在何在,是否还有黄金的光辉?如今的心境已无千里行的雄心壮志,奔腾不息的心情也愈发显得无奈。夕阳下,山影显得萧条而冷清。


注释:

  • 苜蓿:一种豆科植物,常用作饲料。
  • 阑干:指栏杆或护栏,通常用来围绕庭院或花园。
  • 西风:指秋冬季节的风,意象上常与凋零、孤寂相关。
  • 残秣:残余的饲料,暗示生计的艰难。
  • 遗台:指曾经辉煌的台地。
  • 千里志:形容远大的志向。
  • 驰驱:奔跑、追逐,通常形容急切的心情。
  • 萧森:形容景色的萧条、空寂。

典故解析:

  • 黄金:常用来象征财富与繁荣,诗中提及“黄金”暗示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怀念。
  • 千里志:引申自古代文人追求的远大理想,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破灭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鹏运,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多样,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作品常融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纠结。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折射出人心与环境的变化,传达出一种对曾经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理想破灭的深切感慨。开头的“苜蓿阑干满上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图景,然而随之而来的“西风残秣独沉吟”则将这一画面转向孤独与沉思,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在对比中表达出一种失落感,仿佛在感叹曾经的繁荣已不再。

“遗台何处是黄金”一句,暗示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空阔已无千里志”则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诗人在面对人生理想时的无力感,体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渴望追求,另一方面又感到无能为力。

最后一句“夕阳山影自萧森”不仅为整首词营造了一个萧索的氛围,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境遇的深刻思考。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极具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苜蓿阑干满上林:描绘自然环境的丰盛,象征着生机。
  2. 西风残秣独沉吟:引入孤独的情感,反映诗人内心的思考。
  3. 遗台何处是黄金:对过去繁华的怀念,感叹时光流逝。
  4. 空阔已无千里志:表达理想破灭的失落感。
  5. 驰驱枉抱百年心:形容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距离。
  6. 夕阳山影自萧森: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暗示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生机与萧条的对比,增强情感冲突。
  • 拟人:西风与残秣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 象征:夕阳与黄金象征着时间与理想,传达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充沛且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苜蓿: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 西风:孤独与凋零的代表。
  • 黄金:繁荣与成功的象征。
  • 夕阳: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建出复杂的情感层次,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苜蓿阑干”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建筑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天气
  2. “西风残秣”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希望
  3. 诗中“遗台何处是黄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 A. 未来
    • B. 朋友
    • C. 过去的繁荣
    • D. 旅行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情感的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王鹏运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在描写孤独与怀旧的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语言上各有千秋。

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能够更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鹏运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