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时间: 2025-01-19 21:38:52

廛居倦喧卑,区中憎狭隘。

游目宇宙间,山河真砺带。

一啸万林端,呼风作天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廛居倦喧卑,区中憎狭隘。游目宇宙间,山河真砺带。一啸万林端,呼风作天籁。

白话文翻译:

居住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到厌倦,对狭小的空间感到憎恶。放眼望向广阔的宇宙,山河如同磨砺的带子。一声长啸响彻万林之巅,呼唤风声成为自然的天籁。

注释:

  • 廛居:指居住在城市中。
  • 喧卑:喧嚣而卑微的环境。
  • 区中:指狭小的空间。
  • 砺带:磨砺的带子,比喻山河。
  •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公垂,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丙子岁(可能是宋代的一个年份)三月十二日游嵩山时所作,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产生于作者游历嵩山时的所感所想。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雄伟的山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宇宙的广阔,从而产生了对城市狭隘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城市生活的喧嚣与狭隘和自然界的广阔与壮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诗中“游目宇宙间,山河真砺带”一句,以宇宙为背景,将山河比作磨砺的带子,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壮丽。而“一啸万林端,呼风作天籁”则通过声音的描绘,增强了自然界的生动感和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廛居倦喧卑:作者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喧嚣和卑微。
  2. 区中憎狭隘:对狭小的居住空间感到憎恶。
  3. 游目宇宙间:放眼望向广阔的宇宙。
  4. 山河真砺带:山河如同磨砺的带子,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壮丽。
  5. 一啸万林端:一声长啸响彻万林之巅。
  6. 呼风作天籁:呼唤风声成为自然的天籁。

修辞手法:

  • 比喻:“山河真砺带”将山河比作磨砺的带子,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壮丽。
  • 拟人:“呼风作天籁”将风声拟人化,增强了自然界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的不同,作者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宇宙:广阔无垠的空间,象征着无限和自由。
  • 山河: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象征着力量和永恒。
  •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象征着和谐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廛居倦喧卑”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不满? A. 自然环境 B. 城市生活 C. 社会环境 D. 政治环境

  2. “山河真砺带”中的“砺带”比喻了什么? A. 山河的形状 B. 山河的壮丽 C. 山河的流动 D. 山河的静止

  3. “呼风作天籁”中的“天籁”指的是什么? A. 人造音乐 B. 自然声音 C. 动物叫声 D. 机器声音

答案:

  1. B. 城市生活
  2. B. 山河的壮丽
  3. B. 自然声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廌的《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与杜甫的《望岳》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但李廌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李廌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