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缠道 重阳》

时间: 2025-01-04 09:52:39

疏柳催黄,岩桂香流晴昼。

晚禾酣、稻畦如绣。

浮萍吹断涟漪皱。

雪藕花残,秋架垂红豆。

时节重登高,青山依旧。

去年人、渐成白首。

问西风直恁殷勤,向东篱深处,剪破黄花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柳催黄,岩桂香流晴昼。
晚禾酣稻畦如绣。
浮萍吹断涟漪皱。
雪藕花残,秋架垂红豆。
时节重登高,青山依旧。
去年人渐成白首。
问西风直恁殷勤,
向东篱深处,剪破黄花口。

白话文翻译

疏落的柳树催促着秋色的到来,岩边的桂花香气在晴朗的日子里飘散。傍晚的禾苗在稻田中醉意朦胧,像是绣品一样美丽。浮萍被风吹散,涟漪微微皱起。雪白的藕花已残,秋天的架子上垂挂着红豆。时节又到了重阳,青山依旧如故。去年的人已渐渐白首。问西风为何如此热情,向东篱深处,剪下那黄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疏柳:指稀疏的柳树。
  • 岩桂:指生长在岩石上的桂花。
  • 酣稻畦:指醉意朦胧的稻田。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常漂浮在水面。
  • 藕花:指荷花,因其生长在水中,含有藕。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登高的传统节日。

典故解析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重阳”习俗,寓意长寿,体现了人们对秋天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尔堪,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结合,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重阳节前后,正值秋意渐浓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寄托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

诗歌鉴赏

《锦缠道 重阳》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疏柳催黄”,直接点出秋季的到来,柳树的稀疏与黄叶的渐现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下来的“岩桂香流晴昼”,则将自然的香气与晴朗的天气结合,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晚禾酣稻畦如绣”一语,通过“酣”字形象地描绘了禾苗在夕阳下的醉意,仿佛一幅精美的绣品。浮萍被风吹散,水面上涟漪的皱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在描绘秋天的同时,诗人也不忘反思自身的经历。“去年人渐成白首”,此句饱含诗人对岁月的感慨,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两句“问西风直恁殷勤,向东篱深处,剪破黄花口”,则用“剪黄花”这一动作,表现出对逝去青春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交融,是对人生与秋天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柳催黄:秋天来临,柳树的叶子逐渐变黄。
  • 岩桂香流晴昼:岩边的桂花香气在晴朗的日子里飘散。
  • 晚禾酣稻畦如绣:傍晚的禾苗在稻田中醉意朦胧,宛如绣品。
  • 浮萍吹断涟漪皱:风吹散了浮萍,水面泛起皱纹。
  • 雪藕花残,秋架垂红豆:雪白的藕花凋谢,秋天的架子上挂着红豆。
  • 时节重登高,青山依旧:重阳节又到了,青山依然如故。
  • 去年人渐成白首:回想去年,心中的人已渐渐白发苍苍。
  • 问西风直恁殷勤:向西风询问,为什么如此热情。
  • 向东篱深处,剪破黄花口:在东篱深处,剪下那黄花,与逝去的青春抗争。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问西风”,赋予自然以人性。
  • 比喻:将禾苗比作绣品,形象生动。
  • 对仗:如“雪藕花残”与“秋架垂红豆”,对称工整,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体现出对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柳:象征着秋天的来临,预示着生命的变化。
  • 岩桂: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浮萍:象征着漂浮的生命,易逝的时间。
  • 红豆:常用作思念与情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疏柳催黄”中的“柳”指的是哪种树?

    • A. 垂柳
    • B. 杨柳
    • C. 红柳
    • D. 皂角
  2. “问西风直恁殷勤”中诗人想询问什么?

    • A. 西风的来历
    • B. 西风的情感
    • C. 西风的温度
    • D. 西风的方向

答案

  1. A. 垂柳
  2. B. 西风的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的《登高壮观》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比,曹尔堪的《锦缠道 重阳》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通过对兄弟情谊的思考展示了更为深厚的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